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寅扇面绘画的儒雅与风流

(2016-12-24 09:18:14)
分类: 书画品鉴

http://s1/mw690/0035m1iZzy77pkNPQs050&690

 

       唐寅的扇面画得儒雅,并在儒雅之中流露出来一种风流。

       这里说的“风流”,并非是后人为他编造或传说的脂粉间的放荡故事,而是指在他扇面绘画里处处流露的潇洒与飘逸。

       而这种在潇洒与飘逸中表现出的“风流”荡漾在唐寅扇面的形色与笔墨之上,几乎无处不在。

     扇面《临流倚树图》就是他所绘制的一件极具“风流”意趣作品。此画的“风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意境的风流。画中一位文人士大夫在山林之中,临近流泉,倚靠秋树,游观自然,营造出一派儒雅清脱的气氛。唐寅将心中的“风流”意象,转化为画面的“风流”意境。二是,笔墨的风流。唐寅将其深厚的书法功力巧妙地融于绘画中,勾山石、写老树,忽而侧锋,忽而中锋,挺笔写枯枝,侧笔擦石壁,潇洒自如,是笔下的风流。画中人物衣纹,用笔更是清刚圆润,时有顿挫之笔,眉眼五官行笔刚劲,刻画出了人物儒雅清脱的神态,也将笔的风流,化作形的风流。自元明以来,以书法入画逐渐成为评价画家修养的标准,唐寅的书法造诣很深,以书法入画,在潇洒与飘逸中显露修养,也是唐寅的“风流”所在。

当然,无论是意境的“风流”,还是笔墨的“风流”,唐寅的扇面的风流都是与儒雅的文人精神融合在一起的,是一种文人意趣的“风流”。

唐寅一生画了很多扇面,如,《雨竹图》《墨竹图》《葵石图》《牡丹图》《枯木寒鸦图》等等。唐寅扇面所蕴含的儒雅之气与风流意趣,受到当时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文人士大夫的推崇。

http://s13/mw690/0035m1iZzy77qSwMiKM5c&690

    唐寅扇面的儒雅与风流,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院体绘画与文人画融为一体,凸显雅格。

唐寅是向周臣学画的,周臣是典型的南宋院体画法,但唐寅并未局限于此。唐寅改变了宋代院体绘画的那种焦墨斧劈、水墨苍劲的强悍,将笔势的力度减缓,又将焦墨、浓墨演变为湿润之淡墨,笔势也由短促、刚劲变为细长、秀美、流畅。他画中的山水清润、朦胧,人物温婉、秀丽,花卉洒脱、放逸。尤其他画中类似草书的“率笔”,信手、即兴意味甚浓的“泼墨”,表现出了唐寅典型的“不羁”性格。

 唐寅从宋代院体脱颖而出,其最突出变革,就是为画面注入了雅格,即增添了文人气的“风流”。

       其二,以“隶”兼“行”放中有敛,洒脱而隽美

据《六如画谱》转述,元末王绎讲道“隶家画”时说:“赵子昂问钱舜举曰'如何是士夫画?舜举答曰:'隶家画也'”这里所谓“隶家”或称为“戾家”或“利家”,主要指的是士夫画家,原本为“戾”,虽然有“外行”的意思,但在元明时期,“隶家”或“利家”往往被认为是“气韵生动,不求物趣,以得天趣为高”的“真士气画也。”所谓“行”,即“行家”,则是指职业画家。“隶家”与“行家”之争是明代画坛的一个最广泛的议题。“行家”指责“隶家”缺乏绘画技术能力随笔乱抹;而“隶家”则贬斥“行家”缺乏“物外之趣”过于工匠。

然而,明代中期就在这一片吵闹声中,唐寅的绘画却形成了以“隶”兼“行”的绘画风格。唐寅画人物艳丽工巧,画山水清新秀润,画花鸟雀有水墨写意之趣,放中有敛,洒脱中具隽美之姿。唐寅以院体画作为基础,其绘画有别于沈周、文徵明画中的文人气质,既不同与沈周的笔力老健,豪放雄逸,也不同于文徵明平稳的构图与墨色的典雅。吴门画家中,唐寅之作以工细、精谨,设色艳丽而独树一帜。

唐寅扇面《临流倚树图》便是以“利”兼“行”的代表作品之一。正如吴湖帆先生在图裱边上提拔所云:“六如此萐丰神潇洒、秀隽入骨,非天人兼资所能画,盖五十后神来笔也。惟赵沤(鸥)波精旨者庶堪仿佛。”此语褒奖实不为过。

唐寅的风格之所以在洒脱中求隽美,与他文人兼画家身份有很大关系,更与他的身世与经历密不可分。

 http://s3/mw690/0035m1iZzy77qTaQKPg42&690

其三,唐寅扇面儒雅与风流背后,隐藏着他的凄凉与心酸

唐寅不是出生在士绅之家,他是一个饭馆老板的儿子。幼年时才智早熟,有绘画的天分。少年唐寅熟读“四书五经”还研读《史记》《文选》等,16岁参加苏州府学生员考试,以第一名中秀才,并在弘治十一年间(1498)乡试中,夺得头名解元。但是,正当他得意地高吟:“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时,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京都会试发生的“科场泻题案”,使他厄运临头,褫革职还乡,彻底断送了他的仕途梦想。

这个“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一代富学唐解元,身世之凄凉绝,他绝非像“唐伯虎点秋香”一类戏剧电影所描写的是什么“高富帅”的“公子哥”,相反,时常是在“风雨家浃旬,厨烟不继,涤砚吮笔,萧条若僧”的状况下凄凉度日。唐寅曾有诗云:荒村风雨杂鸣鸡,燎釜朝厨愧老妻。谋写一只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可见之贫困状况。他的另一首诗:“十朝风雨苦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几乎是在哭诉生活的窘迫。卖文鬻画毕竟是一种市场行为,其收益是不稳定的。况且,当时的画价很便宜,因此大部分时候,唐寅的经济状况依然不如人意。

我们了解唐寅的身世之后,再品读他的作品时,往往会在精美而“风流”画面的背后,或多或少地感受到隐藏着的凄凉与心酸。

      今天,如果大家在欣赏唐寅的扇面绘画时,一般人总会想到“点秋香”的故事,但是能够在唐寅的绘画中,看到唐寅扇面绘画中“儒雅与风流”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邓中和    2016年12月23日北京十砚斋

http://s8/mw690/0035m1iZzy77qTp1hczf7&690

http://s5/mw690/0035m1iZzy77qTqfeiE04&690

                                     邓中和   2016年12月2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