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园赏翠竹  才懂郑板桥

(2013-10-27 17:49:17)
标签:

邓中和

国画

旅游

出版

分类: 老龢游记

    凡游扬州的人,必去个园。

人说个园是以竹取胜,连园名中的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一个“个”字,将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另外,它的取名“个”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字。http://s11/mw690/0035m1iZty6DKNt9i306a&690 才懂郑板桥" TITLE="个园赏翠竹  才懂郑板桥" />

我到扬州后,是先看了何园之后再参观个园的。

因此,与何园相比,个园以“竹”为主体,确实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当你步入庭院之后,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片一片的竹林。进门不久,先是一个月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的个园二字格外显眼,管理者告诉我,所谓“个”者,乃竹叶之形也,又因为园的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所以将园名定为“个园”。

个园因竹而得名的“个园”,竹子多而美,确实名不虚传。以竹为名,以竹为景,以竹为境,竹在庭院之内成为了一切的一切,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整个庭院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大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之意,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竹林,谓之借景之术,更烘托出了“竹”的主题。当然,你进入园门后再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可窥见园林主人的爱竹之心。

个园的建筑之美,建筑学者们的赞美之词很多,我只想写竹。但是,如何描绘眼前的片片竹林,如何赞颂竹子与园林建筑之间互为衬托的绝妙关心,如何感叹竹子的挺拔造就了“宁折不弯”的骨。这时,我想起了郑板桥,想起了郑板桥画的竹子,郑板桥在扬州生活,所以他笔下的竹子才是如此啊!

我从十几岁就临摹郑板桥的墨竹,屈指算来已经过了五十多年,为什么总感觉不得要领?到了扬州我才恍然大悟,我这个长期生活在北京的人从没有见过郑板桥画的竹子啊!那么,怎么可能临摹到他的真谛呢?

板桥竹子的笔墨,板桥竹子的形神,原来的出处在扬州的竹林之中啊!

空临板桥五十年,不到扬州不知竹”我顿悟了。

 

                          邓中和     癸巳年随笔十砚斋

http://s8/mw690/0035m1iZty6DKNBVepVe7&690 才懂郑板桥" TITLE="个园赏翠竹  才懂郑板桥" />

 

http://s4/mw690/0035m1iZty6DKNTx7zlf3&690 才懂郑板桥" TITLE="个园赏翠竹  才懂郑板桥" />
http://s3/mw690/0035m1iZty6DKOdMImK42&690 才懂郑板桥" TITLE="个园赏翠竹  才懂郑板桥" />
http://s8/mw690/0035m1iZty6DKOm3pVt57&690 才懂郑板桥" TITLE="个园赏翠竹  才懂郑板桥" />
http://s7/mw690/0035m1iZty6DKOv6ewe86&690 才懂郑板桥" TITLE="个园赏翠竹  才懂郑板桥"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