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去春来(136)

(2024-04-02 22:00:34)
标签:

纪实

(一)冬游运河公园
  去年12月6日上午在运河体育公园溜达,看到公园北部枯黄的草坪,满地的落叶。一派隆冬气息,游园兴趣顿失。

冬去春来(136)

冬去春来(136)

到了中园,看到油桐树果满枝头,河塘里三鸭戏水。让人兴趣盎然。想起了苏轼诗《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现在是隆冬季节,距春还远。借景学诗,吟凑四句如下:

冬去春来(136)

冬去春来(136)

秋杀杀,冬疯狂,
满地枯叶草坪黄;
可喜油桐果满枝,
三鸭戏水闹寒塘。

(二)题混堂行14号朝北门头照  

冬去春来(136)

今年1月30日,我与夫人在岳父母居住过的地方过节,怀念在天堂的他们。上世纪80年代初,夫人回城,我师范毕业后,没有住房,一家五人曾经在此居住过。那时我们虽看到了春天,生活却在寒冬。既高兴,又难过。现在西端的平江路修旧如旧,古式古香闻名于世,东端的仓街华丽新潮,拓建成功。混堂巷也将改造。破旧的14号或将消失。过节后我思绪万千,作诗发朋友圈:
拖儿带女进城来,无房居住怎么办?
父母仅有廿平米,婿女只能躺踏板。
仓街拓建多神气,混堂翻新堪金贵。
不忘蜗居十四号,拍照留存记心坎。

(三)追忆家居葛百户巷
1983年夫人拿到了单位给她的第一套房子。我们开始在城区有了自己的家。孩子在城东中心小学上学,我早出晚归,在吴县跨塘任教。我们期盼的春天来了。
这房子本是私房。大宅有三进。解放初,二进西边一间一过路因出租被国家公管 。房主为了要回房子,常寻衅制造事端。为了让幼小的孩子安全成长。我们就是忍让。房东在天井西侧种一桔树。后来靠我们一边又私自种了一枝梨树。一到夏秋,青蝳与刺毛满树。我们连衣服都不能凉。不友善的邻居,让我觉得丝丝凉意。
今年三月我多次来到葛百户巷。这是门前的老榆树与河边的踏堍。记得两个女儿常常与同学在大树边跳橡皮筋。儿子手巧,用橡皮筋作动力,做了小木船曾在河里放行。
冬去春来(136)

这是房子西边的弄堂,有朝西开的门。大家都从这里进出。

冬去春来(136)

这是石板街的井。我们那时常在这里淘米洗菜。

冬去春来(136)

1990年夫人单位再次分配住房。我们才离开了窝气的葛百户巷,搬到了三元新村。我们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家。我们期盼的春天进入了三月!
离开35年了,再次看到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没有怨恨,更多的是怀念。

苍老的榆树,
石板街的井,
弄堂,踏堍,
朝西的大门。
依旧。

不知天井里的梨树桔树是否还在?
那时满树的青蝳与刺毛令人可怕;
不知大宅里的长者长子是否还在?
那时长者高吼长子蛮横让人难忘。

感谢相邻
我们的孩子在这里长大:
进技校,上中专,闯军营。
感谢政府
我从吴县调入了苏州,
夫人再次分到了新的住房。
记得搬新房前
夜里
雷雨交加,
天明
雨停放晴。
感谢长者
八年来您说了唯一一句好话:
落雨捡天好
这是真正的有福人家。

苍老的榆树,
石板街的井,
弄堂,踏堍,
朝西的大门。
永不忘。

(四)春风春雨(题2月20日照)

冬去春来(136)

风吹落了枯叶,
雨滋润了枝干。
满地的枯叶,
埋葬了冬的萧条,
湿润的枝干,
显露出春的力量。
啊,
春风春雨!

(五)喜树
三元多香樟,唯我住宅北面的行道树树干高超六楼。今年2月15日才知道它芳名喜树。
六楼平视照,啥树这么高?
相伴半世多,芳名刚知道。

冬去春来(136)

(六)夜观放风筝偶得(照片3月21日摄)

冬去春来(136)

亲情,同学,朋友,
犹如放高的风筝,
你翱翔在空中,
我仰望你。

你要知道,
你的翱翔,
是风的力量,
你的根还在下面。

(七)题3月19日晨练照

冬去春来(136)

迎着红日大步走,
满头白发无忧愁。
三元北园好地方,
孩子孝顺福苏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