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第四册所有古文整编

(2014-05-15 14:53:49)

主题学习丛书第四册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矣。”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注释:①尝:曾经。②向:刚才。③去:离开。④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⑤治:治理,管理。①婴儿:此指少年时。 ②闻:听说。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归而泣__________ (2)向者吾见之__________

 

(3)蛇今安在__________ (4)叔敖对曰__________

 

2、区别加着重号的词的用法。

 

(1)母问其故__________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

 

(3)杀而埋之__________ (4)忧而不食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3)闻见两头之蛇者死。

 

4、短文运用什么刻画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读罢此文谈谈你对孙叔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回家(2)刚才(3)哪里(4)回答2、(1)缘故(2)所以(3)连词,表顺接④连词,表因果3、(1)刚才我见到了两个头的蛇,恐怕离开母亲而死了。(2)还没有治理,百姓已经都相信他的仁爱了。(3)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要死。

4、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天真、幼稚,勇敢机智,心底善良,富有爱心。

极富有爱心的一个人。

参考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就哭个不停,忧伤而不吃饭。母亲问他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个头的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我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恐怕别的人再见到这条蛇,就打死它埋了起来。”母亲说:“不要忧虑。我听说暗中有德于人的人,上天会用福来报答他的。你不会死的。”孙叔敖长大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开始治理,百姓都已经相信他的仁爱了。

 

孙亮食梅

孙亮①方食生梅,使黄门②至中藏③取蜜渍④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⑤,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吏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⑥。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注释 1孙亮:孙权的儿子,很小就做了三国时东吴的皇帝。

2 黄门:宦官、内臣。3中藏:宫中仓库。4使,派。5与:给。6俱:全。7渍:浸、蘸 。8藏吏:管理仓库的官吏。9服:认罪。10矢:通“屎 ”,粪便

1、请用自己的话回答:孙亮是如何证明老鼠屎是黄门刚放入蜜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你看出黄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孙亮是根据破开的老鼠屎外面湿润而里面干燥,证明老鼠屎是黄门刚刚放进蜜里的。

2、黄门曾经私下向藏吏索要蜜而藏吏没有给,所以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企图陷害。

译文:孙亮(在宫中西花园),正要吃新鲜的梅子,派太监到食品库房中去拿蜂蜜来浸渍生梅,太监取来了蜂蜜,孙亮见瓶子中有一粒老鼠屎。

孙亮问管库房的人说:“ 太监曾经私下问你要过蜂蜜吗?”管库房的人磕头说:“以前向我要过,我实在不敢给他。”太监不认罪。

孙亮说:“这件事很容易弄清楚。”他让人把老鼠屎给剖开,发现老鼠屎内部干燥,而表面沾湿。

孙亮笑道:“如果这老鼠屎在蜜中泡久了,里外都应该是潮湿的,现在里面是干燥的,这不是太监刚放进去的不然谁放的?”太监磕头认罪,左右侍卫无不惊讶。

诗画皆以人重

  予尝⑥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惇、京、卞②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⑦。永叔⑤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⑨,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⑧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⑩莫不皆然。

(选自王士祯④《明清闲情小品赏析》)

注: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惇、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④王士祯,清代诗人。⑥曾经,过去。⑦同“值”,价值。

⑧以……为宝;喜欢,喜爱。⑨远:久远⑩属:类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 都是凭借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宝流传到现在,一个字的价值等于平常金子的好几倍;章惇、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的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分钱也不值。欧阳修曾经说过,古时候的人都会写书法,唯独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工整,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不仅是书法。诗词与文章这类都是这样。

《诗画皆以人重》的文言文阅读

1.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则弛然而卧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而前陈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一钱不直    直:

(2)后世见者必宝之    宝: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后人粪土视之

译文:

(2)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译文:

(1)“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2分)

 

答案:1.B (2分。A、C、D中的“然”,……的样子,B然,这样)

2. (1)直,同“值”。 (2)宝,以……为宝(把……当作宝贝),或珍爱、喜爱、喜欢。

3.(1)后来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    (2)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琴歌 
【年代】:唐 
【作者】:李颀 
【内容】: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释】:【注释】: 渌水、楚妃均系琴曲名。 【简析】: 这是一首听琴的歌,写了听琴时被音乐所陶醉的感受,并由此而动了归隐的念头,觉得要去赴任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既入仕途,又向往在诗酒和音乐声中怡然自得,表明了旧时代文人大都有的矛盾心情。

【评析】: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 (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⑴这首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________ , 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4分)
⑵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
⑴(4分)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感受上;(2分)侧(2分)
⑵(2分)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