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显(1909—1999)泰兴人,早年毕业于无锡美专和国立杭州艺术学院。曾与李可染同学并同一寝室。二人均师从徐悲鸿、林凤眠、潘天寿、钱松喦诸大师,深得他们的艺术精髓。在校期间,徐悲鸿大师对学生李显非常赏识,临近毕业前曾热情挽留他留校任教,但李显却执意要做一个自由的画家。
李显生于清末,成名于民国时期。他于1931年二十二岁时就在家乡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1932年出版了《李显写生集》。其后,他又相继在南京、武汉、西安、贵阳、昆明等大中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受到广泛好评,名噪一时。徐悲鸿在贵阳参观李显画展时称赞他“基础牢固,功底深厚”。大师此言并非出自对自己学生的偏爱,而是一个很客观的评价。这足以说明,李显当时的绘画艺术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解放后,李显被错划“右派”,全家被抄。他珍藏的字画、手稿以及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作品也被无端抢夺,这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他从此淡出画坛,过起了默默无闻的生活。再后来,他整个人连同他的艺术也渐渐地被人淡忘了。改革开放后,年逾古稀的李显又重新焕发出新的创作热情,陆续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嗣后,又在恩师钱松岩的倡议下,在古城扬州成功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清晰记得展厅前的红色横幅上的大字“国际知名画家李显个人画展”。这也是他解放后唯一的一次个人画展。
图为李显乙丑年(1985年)七十六岁时的作品。这是一幅动感十足,趣味横生的水墨画。画面上方斜生的几片芦叶夹着一簇芦花横卧水面。几只虾沿着溪水流淌的路径,自上而下地在水中奋力穿行。几条小鱼尾随其后。作者虽没有画水,但仍使人能够感觉出水流的湍急。虾的胡须是向两边撇开的,那是因虾在划行中遇水之阻力使然。也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也是欢快和愉悦的。就像他笔下的小虾小鱼那样,在水中那么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窦志明图/文
原文刊2009.04《收藏快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