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个善打比方的数学老师

(2013-04-18 14:01:30)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

做一个善打比方的数学老师

 

413日、14日,2013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效课堂大型教学观摩活动在郑州航院礼堂举行,我有幸参加了13日的活动,观摩了江苏省启东市教育局教研室蔡宏圣老师的一节课,并聆听了蔡老师和上海曹培英老师的两场精彩报告,收获满满,现撷取点滴,共同分享。

蔡宏圣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正如蔡老师在课堂刚开始时对孩子们所说的:学好了用字母表示数,就等于跨进了代数学的大门。

所以这节课一开始,蔡老师用生活中的事例来打比方:“小明的爸爸出差了,小明星期一去练习打乒乓球了、星期二去打乒乓球了、星期三去打乒乓球了、……星期六去打乒乓球了、星期日去打乒乓球了,小明的爸爸到家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周了,他问小明都哪天去练球了,你如果是小明,你会怎么跟爸爸说?”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语言的简洁性,由此来体会数学这门学科中用字母来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用一些含有字母的式子来涵盖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数学算式,从而感受数学的简约之美。

这时我马上想到前段时间孩子们正在学习的简便运算。

情境回放:

有这么一个练习题(用简便方法计算):876-298=

因为教材没有专门的章节、例题,所以此类题目在练习中出现了也是一带而过,但是方法、道理不明白的豆包不止一两个,他们都做成876-300-2,我找来“宁死不改错误”的何帆,跟他说:“宝贝儿,现在你是咱班的大款,你口袋里有876块钱,你可捂紧了啊!”呵呵,小家伙儿美滋滋的,当真用双手捂紧了俩口袋,“咱现在去安踏专卖店买一双运动鞋,哟!价格298元,你准备怎么付钱?”我继续跟何帆说着,只见他眨巴眨巴眼睛,“我给营业员300块钱。”何帆反应可真快!呵呵,“不!得再拿2块才行!”我说着就把手伸向了何帆,他赶紧又捂住了口袋,“不中!她应该找我两块,我刚才多给了两块呀!”哈!小财迷!一说钱,这孩子把道理悟透了!

“那你算876-298的时候,你都用876-300了,多减了几?咋还减呢?接下来又该咋办呢?”我趁机问何帆。这是他挠头不语,我想他是在思考,“不对!老师我减去300,多减了个2应该再加上2才对。”小家伙儿终于搞懂了!

通过这个比方,孩子马上明白了“多减几应该再加几”的道理。

在学习“循环小数”之前,我们不妨给孩子讲一下我们小时候听都听烂了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这样,第一个循环,孩子听得津津有味,第二个循环他们开始发笑,第三个循环已经不需要你再讲了,第四个循环孩子们可能就不再让你讲下去了,他们会接着继续往下讲……因为这个故事其实就是那几句话在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着,这不就是循环小数的特点吗?如果我们引用合适,孩子们以后只要看到“循环小数”这几个字,他们或许就会马上想到这个故事,想到循环小数的特点。

“扔雨靴”这个比方可能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可能都用过,下雨天,老师看到孩子们脚上穿着两只泥糊糊的雨靴回家,进屋之前妈妈肯定让他把靴子脱掉“扔”在外边等着清洗,那么他是一只一只扔掉还是把两只捆在一起扔掉?(都可以)效果怎样?(一样)这不就是减法的简便运算中a-b-c=a-(b+c)的生活实例吗?此时,抽象的运算性质被这个简单易懂的比方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子里!

其实,只要我们留意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心去体会数学知识的本质,再抽象的数学知识也会想办法让孩子们去理解的,这也正是蔡老师在报告中所说的:我们要学会合理引用,即贴切地指向数学本质。

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果一开始理解就困难,那肯定不是靠抽象层次上的反反复复所能够排除理解上的困难的,而是靠打比方来实现认识飞跃的。

让孩子学好数学,就让我们从做一个善打比方的数学老师做起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