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播稿大千世界

(2014-05-03 10:29:39)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历来是中国文人雅士经久不衰的话题,我立于泰山之上,看雾霭氤氲广阔天地,我立于黄河之边,看大河波涛汹涌气势绝伦,在中华上文明的长河中,无论是民俗中国,饮食中国,还是艺术中国,使他们经久传承,生生不息的不仅在于他的文化血脉,而埋在深层的却是中国人的民族情,中国心。本期《名人驿站》,我们要走进的就是一位书画家的世界,他临摹古画,腕中有鬼,数年修炼,终成一派画风,徐悲鸿称他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他则自己称自己为石涛再世”,他的画古韵犹存,技法甚至超越前人,生逢乱世,他依然追寻艺术的大千世界,从山水到人物,仕女,花草,鸟虫,无不涉及。他就是张大千。中国极富盛名的国画大师。

1919年,19岁的盐商之子张爰,因未婚妻病逝,离家出走,投身松江禅定寺,禅定寺住持为他起法名“大千”,但年少终究看不破红尘,临到受戒剃度,他提出做不烧戒疤的和尚,法师呵斥“信徒如野马,烧戒如笼头,上了笼头的野马,才能驯成良驹。”在与法师辩论一宿后,这个19岁的年轻人不辞而别,却带走了“大千”的名号,从此,佛门里少了一个念经的和尚,画史上却多了一段风云传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当时日本人想利用已经小有名气的张大千来粉饰所谓的中亚共荣,其更阴险的目的是谋取当时张大千手中珍藏的古书字画,张大千几经辗转,携家人经过香港,广西,贵州,回到四川,在四川山中隐居,为生计也为技艺,张大千每天有画不完的画,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字,勤奋升华了天分,两年间,张大千画了一千余幅山水,花卉。山中的清幽让他记起向往已久的大漠敦煌,为筹集经费,他不仅办画展卖画,还搭上了珍藏已久的古画。敦煌的壁画给了他莫大的震撼,让他意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原计划去几个月,没想到一呆就是三年,这三年,他临摹了270多幅敦煌壁画,技艺的成熟,使他的临摹几乎以假乱真,勤勉认真的艺术境界,是他的画作日益成风。

他的后半生,在客居漂泊中辗转世界各地,办画展,任教,修习技艺,心中却始终不忘是故乡,“半生截梦青城宅”,他对故乡念念不忘,却只能梦中相见,他半生漂泊海外,在西装革履的人群中,始终长髯飘逸,马褂加身,讲的是四川家乡话,,始终保持一个纯正中国人的形象。他的画,带有浓厚的家乡味道,东方韵味。他的画作,在西方得到巨大的赞赏,西方评论家称他的画唯有毕加索堪与比拟。也许正是他对艺术的追求,他的放荡不羁的性格,正是他的离去,他的出走远离了新中国的文艺政治,远离了文革,有舍有得,才成全了今日的张大千。,

1981年,83岁的张大千绘制巨幅《庐山图》,这位一生并没有去过庐山的老人,将无限故乡情寄于此画,绘出一幅心中的《庐山图》,了却心中憾事。《庐山图》展出两个月后,先生辞世,一代画家自此陨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闲情偶寄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