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文学】一、用艺术美感萃取思想和情感,再赋予文字跃然纸上。
(2022-08-06 07:30:14)分类: 5.读书圈 |
【聊文学】用艺术美感萃取思想和情感,再赋予文字跃然纸上。散逸的文学之气沁人心脾,让每位读者心灵世界坐拥千面英雄!
1.真正的天才必然是相互欣赏的,如李白和杜甫、鲍叔和管仲、伯牙和钟子期;
2.真正大智慧的人,除才学渊博,兼具谦卑、敬畏、理性和良知;
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人类未来这幅图,是奇妙织锦画,还是荒诞塑恶魔,天堂在右、地狱在左,或许死神在后,或许神仙在前。你可从多层面解读《沙丘》,包括《三体》、《藏地密码》等书,在己。
游记类【走过兴都库什山-深入阿富汗内陆】
来个开篇对话,哈哈。
“我想参加一次探险。” 37岁的我说。“你的年龄不是稍大了点吗?”“我在这里年龄也大,跟去探险一样。再过几年我就该染头发了。”“再过几年,你头发就没有什么可染的了。”
作者用幽默的笔墨将30天的探险历程赋予轻松愉快、举重若轻。作者和同伴目的地是潘吉希尔谷,攀登米尔萨米尔峰,并穿越人迹罕至的阿富汗东北部山区“努里斯坦”。期间路程艰辛、风餐露宿、人烟稀少、饮食习惯、文化冲突、疾病等。这应该是一个专业探险队干的事。
但亮瞎你的是书中这句话:“1956我和一个同伴组成探险队,队伍由一个服装行业的人和一个职业外交人员组成。探险原因,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好奇心。”
帅吧!37岁,辞掉工作说走就走,关键还整出了专业探险队都慎思而行的路径。你评价是疯子、无知者无畏、勇敢的心、还是其他,对笔者显得无足轻重,因为从笔端你就发现他的举重若轻、谈笑人生。
今天中午我一看完书,在重庆江边的某座山的盘山路上徒步折腾15公里,沿途车少,鸡犬之声可闻,阡陌纵横可见,只是差点迷路。哈哈
聊聊《射雕》
一、小说与场景和历史
感觉早期的《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是通过大历史去映衬小人物,小说人物个性着墨不多,每个人物背后传递的哲学不太明显,借史太重或者过于宏大悲壮的历史背景贯穿明清,冲淡了人物的性情。同时人物演绎环境太江南,不由自主有小家碧玉之感。
时势造英雄太过正确,英雄造时势太过虚假。历史的推进如同巨轮,部分人只是那个车轮上的车毂,多数人只是支撑车轮滚动的沙粒。一个剧情与你差距太远,你无法琴瑟相鸣。不信,这些词哪些更能触动你呢?
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还是? “水自潺潺日自斜,尽无鸡犬友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尽见花”
“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这些诗句都是描述国势衰落、满目疮痍给广大人民造成伤害,老杜的诗气势磅礴但过而少痕,其它诗句小酌村风但雁过留声,在宋金元之际,在明清之际,生灵涂炭、食不果腹、异子而食的悲剧着墨在个个村落,你不由自主拉近了与小说人物的距离。这些人物出自村落,这些历史的沙粒述说一个个历史片段,有人心有家国情仇!
【小故事大智慧】
金庸90年代捐款100万港币给北大,受邀北大讲座,开口说道:“班门弄斧、兰亭挥笔、草堂赋诗、北大讲学。”
可见金庸先生的才学广博、谦卑敬畏和大智慧。
曾记得,豪放飘逸、清新自然的李白。对友人,写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古名句。而登黄鹤楼看到崔颢写的《黄鹤楼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感叹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词在上头”,武汉有个搁笔亭说此事。心有不甘,几年后还是写了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哈哈 很多人在李白坟前写诗,其中梅之焕对此写有:“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可见无知者无畏也。
名家有“大才华、大手笔、大聪明”,大家是“名家 大胸襟
大境界 大气魄”
《沙丘》
是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科幻小说。在一个盛产香料的厄拉科斯星球,有恶劣的生存环境,沙漠、狂风、水、巨大的杀虫在时空切换。种族、权力、金钱在贪欲中狂躁、相互毁灭,荒谬战胜了思想,狂热战胜了理智,
欺诈招致欺诈,暴力滋生暴力。
猜忌、反叛、懒惰、愤怒、忧虑与恐惧未来、思维、亲情、勇敢、直面、目标、真想在交相辉映,要么在战斗中升华伟大,知道陷阱、战胜恐惧、遇事细斟细酌的理性。
在人类进化中,纪律、公平、正义、真理、进步都需与政治、宗教、哲学、诗歌艺术、历史融合和平衡。人类,向下探至深海动物,向上探至无垠的天穹。人类以自身的创造力,变得像神一样无处不在。倘若人类征服时间和空间的胜利,只为人类永久的结合效力,将多么美好!但愿人类不会一再被致命的妄想迷惑,去不断摧毁这宏伟的统一,以他战胜自然的力量和同样的手段,去毁灭自身。
前一篇:【管理经典】:让你高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