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密度》教学设计——公开课
(2014-12-28 00:52:00)
标签:
密度教案公开课 |
分类: 初二物理 |
写在前面:本教案应用于2014年12月24日,南宁二中、新民中学物理组组内公开课,授课教师:张忠飞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2节
(南宁市新民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认识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理解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知道密度概念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形成密度的概念,体会分析数据的一些方法。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
教师行为 |
学生行为 |
时间 |
一、课题引入 唤醒生活经验 |
1、打翻的醋坛或酒坛——生活中我们可根据颜色、气味、味道、软硬程度等物质的特性将物体大致的区分开来。 2、演示:一个形状与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如何分辨它?
|
|
3 分 钟 |
二、实验探究 暴露困惑 |
1、有5个已知体积的金属块①-⑤号,其中铝的个数不少于3个,其余都是铁块,请通过掂量它们的质量,找出铝块——明确铝不少于3个 2、组织学生分享结果
判断依据:体积相同,质量相同的是同一种金属,不相同的是不同种金属。 3、教师总结、分析 ③④号质量不等,且③号比④号重,则③为铁块,④为铝块;分析知,①②号只能是铝(铝的个数不少于3个)——拆开验证 【遇到困难】但⑤号?——无能为力了。 【原因】②号⑤号体积、质量都不等,掂量比较的方法失效 4、组织学生提出方案,教师提炼观点:“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
1、掂量或测量,从经验上比较二者的质量 2、无法继续进行比较 3、学生分享与倾听
4、学生提出方案(密度浅概念) |
7 分 钟
|
三、实验验证 简化任务,节约时间 |
明确目的:通过实验数据,比较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得出实验结果 课件展示:实验记录表——(明确任务) 实验过程,请学生填数据——课前板画表格 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3、组织学生分享实验结果与结论 实验结果: 拆⑤号,验证结果正确性 实验结论:
|
2、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果与结论
明确实验结论: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
9 分 钟 |
四、密度与理解密度 1、密度的物理意义、单位换算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
1、单位:kg.m-3是什么?——推导密度国际单位(常用单位:g/cm3) 2、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应该等于多少g/cm3?——举例:酒精、冰的密度,铝、铁的密度(单位换算) 3、水的密度1.0×103kg/m3的物理意义——课件展示
4、理解密度
|
1、学生自学、发言 2、学习教师提出的问题
3、以密度表为依据,重点学习相关内容
|
15 分 钟 |
五、课堂小结与课后练习 闭眼忆想,加入有效的思维加工 实事求是,说出自己对课堂印象最深的地方 |
生1:…… 生2:…… 生3:……
教师:课件展示,板书呈现(简要复述一遍)
课堂练习——巩固密度概念 |
1、闭眼回想,对知识结构进行有效的思维加工
2、说说自己对课堂印象最深的地方
3、完成课堂练习 |
4 分 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