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绚烂唐诗如是读——读《史说唐诗》

(2025-06-20 19:31:55)

绚烂唐诗如是读——读《史说唐诗》

“读李白诗,最宜豪饮狂歌;读杜甫诗,最宜晓月西风;读王维诗,最宜残阳薄酒青山;读白居易诗,最宜以茶当酒,朴讷如闲;读李贺诗,最宜瑰丽彩云天;读李商隐诗,最宜女人香气兰花指,杜鹃声声报春寒……”这是写在史仲文老师所著的《史说唐诗》一书封面上的一段文字。精炼且带有诗意的语言不仅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唐朝诗坛家喻户晓的大咖级诗人诗歌的风格,也从一个层面透悉出这部书围绕唐诗书写的独特语言特质,更撩拨起对唐朝诗歌保持极大热情的读者展读此书的心绪。

就大唐帝国的诗歌而言,因为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韵味,所以用多少文字也难穷其意的。这样,32万字的《史说唐诗》更无法说尽唐诗。从该书的内容体例看,一序、五章和一附录构成全部。其中,五章分别从唐代诗歌及文学概述初唐文学盛唐诗苑中唐诗流晚唐诗人五个方面以“唐诗”为轴心进行文学、文化、政治、社会风貌等方面对影响唐诗发展的内因外因进行梳理、探寻;而附录唐五代词分四节——词的成因、唐人词、五代词人、民间词——探寻的源起、雏形发展的相关因素,为他的第二部作品《史说宋词》做序章。

唐诗,作为中国文学百花园里一朵最璀璨的花,因为唐诗以后无诗歌的赞誉,所以在中国诗歌,甚至世界诗坛里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正是因为它的灿烂夺目,正是由于它的文学文化的价值不菲,才围绕唐诗的言说催生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盛。纵览古今中外的文论、诗评,关于唐诗研究评析的著作浩如烟海。不论是专业性的,还是非专业性的,它们都是围绕唐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宏观或微观的评述。不可否认,这种围绕唐诗各执一词的“学术争论”,不仅抬高唐诗在整个诗林中的位置,也“衍生”出很多学术精品和名家学人。不过,把众多学术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各方家在书写时所使用的话语形式都极度相似,他们关注唐诗的点都比较集中在某些方面。就是说,从林林总总的专著中挑选一部阅读,其他的作品也基本上可以了解。因此,这种学术话语的大同小异,在一定程度上多少限制了世人对唐朝文学,尤其是诗歌文学价值、文化精神的挖掘。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原来被尘封的各种宝贵资料不断重见天日,这为研究唐朝文学,尤其唐诗提供了丰富的源头活水,由之也就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似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成果因为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新发现,所以就有了给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感。史仲文老师所著的《史说唐诗》一书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品读史老师的作品,不论是对专业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还是对一些非专业内容的讲解与阐释,既不是纯学理式的学究,也不是纯方言俚语般的大白话。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在某些方面兼具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双重韵致。在唐诗面前,每个人都是读者。尽管所处的位置不同,对其关注的点不同,但是如果能够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并能够做到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个性化书写,就是读诗有益。面对诗海中一粒粒珍珠,史老师从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并不断地向隐于诗歌背后的幽处漫溯,才有了许多新的发现,进而有了真知灼见的表达。

“史说唐诗”,这四个字基本上把这部书的书写形式与内容交代清楚。众所周知,诗歌应该是用来的,但是史老师却是。该字一出就消释了该书的严肃性和学究气。因为是,而不是品味鉴赏,所以就为写作提供了充分自由的场域。如果从专业性角度观照唐诗,就要注意学术研究的严肃与严谨。而一字,自然就无须太拘泥于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因为写作不需要太局限于各种学术规范,所以作品就少去了“滞重”气,阅读起来就不至于“寸步难行”。对唐诗的阅读与鉴赏,阅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采取不同的方式;展读《史说唐诗》,读者同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点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史老师说唐诗,如果没有对唐诗进行深入研究,很难做到如数家珍般的。诗歌自诗人完成之后,是什么怎么样基本上已经固化下来。之所以出现后之览者,有感于斯诗,源于读诗者在品读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人生遭际与诗人的人生际遇联系起来,这样从诗歌寄寓的因寄所托中就多少可以觅得情感皈依处。故此可以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品读唐诗的视角。”在该书的序言中,史老师提供了六种阅读唐诗的方法——文化阅读、风格阅读、绝品阅读、历史阅读、个性阅读、另类阅读。

而从史老师写作《史说唐诗》选取的视角和书写的方式看,他很好地把六种读唐诗的方法融入其中。正是如此,阅读该作品才能够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厚重的历史味道、绝品的独特魅力、风格的百花齐放、鲜明的个性魅力和剑走偏锋的奇崛兴味。单以个性阅读而言,史老师认为,个性化读唐诗一方面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一方面不必跟着古人走,一方面不必那么严肃。史老师开列的三条药方无疑为唐诗抱有痴情的读者提供了一剂清醒剂。放眼大唐帝国的诗歌,初盛中晚四阶涌现的诗人数以万计,而他们创作的诗歌更是灿若群星。因为精力有限,读者不可能穷尽所有。这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读唐诗就涉及如何取舍的问题。一个人的学识、阅历、心性、品格、兴趣不同,读诗人和诗歌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就不一样。山水田园、边关塞漠、宫廷楼台,现实、浪漫,乐府、古体、今体,五言、七言,大李杜、小李杜,韩孟、元白,儒徒、道生……“何取何从,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阅读取向。既然是个性化阅读,可以借助别人的阅读经验,但不宜一味遵循老路按图索骥,而应该把自己的生活感悟和人生体验融入其中,这样才会有所得。古人有古人的天地,今人有今人的天地。古人未必胜过今人,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事实上,不但古人可以教我;而且,‘我也可以教古人’。古人教我,为了知晓历史,我教古人,为着创造未来。

基于此,在正式进入史说唐诗的世界之前,请记住史老师 书有N种写法,亦有N种读法 的告诫,然后再进入寻幽探密,就避免了少走弯路之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