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邪恶如磐石,正义终将得声张——观电影《坚如磐石》

“坚如磐石”作为成语,它的意思是“像大石头一样坚固,形容不能动摇”,而由座右铭导演的以之为名字的电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涵。按照电影在郑刚妻子何太太的话来理解影片的名字,它指的是“士农工商”。四个字,代表的是四个社会阶层——古代所谓的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淮南子·齐俗训》对四民进行的解释是:“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在社会阶层的分层中,世人把“士”放在第一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种官本位思想的作祟。
很显然,电影以“坚如磐石”为篇名,从一个角度影射了这种思想。而回到电影的本身看,这部取材于现实题材的作品,讲述的故事是围绕苏见明(雷佳音
自古以来“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人的思想深处是根深蒂固的,就像门阀制度体现的“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般。一个人一旦有机会跻身官场,他就会充分利用自己占有的资源为自己“加官进爵”创造条件。有的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目的,还会采取“政治联姻”,即为了攀附身居高位者,寻找可以依靠好庇护自己的大树而与根本没有感情的人结为连理,像《雷雨》中的周朴园般,郑刚就是典型的代表。这些心术不正者一旦达成所愿,他们就会变本加厉地为自己捞取更多的利益。这些利益的攫取主要依靠的是他们手中所掌握的权力。而这些人最容易被嗅觉灵敏的商人俘获。黎志田与郑刚的关系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不论是政客,还是商人,一旦他们在官场和商场上混的顺风顺水、青云直上时,就会慢慢迷失自我,并不断地膨胀,他们骨髓里的兽性随之会渐渐由隐性状态变成显性状态。一个人,当人性让位于兽性,所有不可能就变得可能。于是,就有了郑刚为了实现自己“攀龙附凤”的目的,杀害自己的妻子(苏见明的母亲)而娶高官之女;为了转移视线,置他人性命于不顾制造公交车爆炸案;为了给自己洗脱罪名,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攀附高官以求自保;为了清除威胁,丧心病狂对阻挡自己者大开杀戒。双面人的郑刚如此,重利轻义的黎志田更是这样。为了攀上郑刚这棵树,替郑刚残害妻子;为了自保,他视他人性命于草芥,不惜杀死自己的女婿,残害掌握证据的苏见明的表妹,动用黑恶势力追杀警察苏见明好李慧琳。在他的人生词典放在第一条的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们的为非作歹、无恶不作最终受到应有的法律严惩。
不管是为官者,还是营商者,他们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胡作非为,源于在他们的身后始终有一棵隐形的大树为他们遮风避雨。而这棵大树之所以心甘情愿地“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他们出谋划策,源于这些被他们视为一条狗的人想方设法地花重金讨他们欢心。这是影片中透析的,而在现世世界又何其少呢?
当然,作恶者能够被绳之以法,少不了一批批坚守正道、匡扶正义的人。面对郑刚和黎志田精心设计的连环套,看似天衣无缝,但是以苏见明为代表的一批伸张正义的警察却从中窥见了不寻常。有了疑点,就有了刨根问底的理由与动力。天下事成于为,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一些蛛丝马迹逐渐浮出水面。而随着一桩桩看似寻常案件的发生,正义与邪恶的比权量力一步步走向白热化。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涌动。苏见明的执着与韧劲,督导组高层与公安高层的大力支持,让他有了动力和信心。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的永远是真的,虚假的永远是虚假的,再怎么伪饰都无法改变其原有的性质。一个录音带、一部旧手机,当这些几乎被尘封的物件沉睡的生命被激活之后,就意味着距离真相不再遥远。距离真相越近,正与邪的斗争就更加激烈。但是,邪不压正,自古亦然。正是出于对正义的捍卫,苏见明亲手把生父养母送上法庭,接受法律应有的惩罚;正是有了苏见明们的不懈努力,才让那些蒙冤含恨于九泉的亡灵得到了安慰。
一部取材于现实的影片,它以一个很小的视角折射出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关乎个体生命的人性。从人性的角度审视,当面对名利时,很多人会人性丧失;当拥有权力时,很多人会成为权力的附庸;当占有社会资源时,很多人会贪婪无度地占有。放眼当下,这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也普遍存在。回望这些年国家的反腐倡廉、打黑除恶,一个个血淋淋的事例、一桩桩毛骨悚然的惨案、一组组令人错愕的侵吞数据、一把把看不见的遮天蔽日的大伞、一双双看不见轮廓的充满魔力的大手……当这些按照一定的密码组接在一起形成的大网撒向大地时,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多少灾难。“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纲常倒转、乾坤逆行一天得不到改观,社会就不可能风清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