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观世情,“启示”多受益——读王蒙的《红楼启示录》

(2023-07-12 17:31:40)

“红楼”观世情,“启示”多受益——读王蒙的《红楼启示录》
   上文漫谈了与读《红楼梦》有关的话题,由于版本的差异,加上人为的二次加工,《红楼梦》原有的意旨由于以讹传讹的蔓延渐渐被世人淡忘。曹公的红楼世界的因寄所托与高程的红楼世界的臆测强加显然是大相径庭。当读者都沉浸在高程伪作的红楼世界中时,纵然会感染于红楼世界中的离合悲欢、盛衰无常,但是更多可能还是会被高程的意寓牵引着,要识得曹公红楼的真味,着实很难了。

自曹公增删五次,批阅十载完成字字读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鸿篇巨著以后,属于曹公的红楼世界已经定格。至于《红楼梦》面世,引发的学界大讨论,尽管是曹公始料未及的,但是他也无从感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曹公留下了残篇《红楼梦》,所以才会为很多学人提供了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红楼世界的蔚为大观的景象。据实而言,曹公是有意还是无意未完红楼,对于后来者来说都无关大碍了,因为红楼未完,红楼梦魇,所以才有了后世围绕红楼展开讨论的话语场域的热闹非凡。不管是曹公的原著,还是高程的伪作,当他们瀚藻落地时,他们的生命书写和写作的命意也就尘埃落定了。作品的生命处于休眠状态,当其进入读者的视角,并被融入读者的生命意趣和人生体验时,作品沉寂的生命随之被唤醒,于是就有了红学话语的热闹。

对于一部作品,作者的书写被赋予独特而鲜明的生命印记。当它进入世情社会,能不能给人情百态注入新鲜的养分,能否给读者提供审视世界的视角,决定了其价值的有无。一部再好的作品,如果没有当下的现实意义,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当然,有无价值、价值的大小,除了作品的本身,还取决于读者在其间寻幽探密的发现与获得。从某种意义说,好作品或经典作品都是经过时间的淘洗之后,被无数大家、学人深挖精研过才定位的。这样,对于这些作品现实价值的发现,只能取决于读者依本作品,用现代的眼光的审视。曹公在《红楼梦》中所描绘的世界是独属于曹公的,但是从人情世态的变迁中透析出来的道理已经远远超出曹公个体生命的范畴,具有了丰富的社会世情意义。正是如此,才有了后之览者,有感于斯文的阅读共鸣。既然拥有丰富的现实社会生活价值,该如何把沉睡的生命唤醒,就离不开有心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当下解读。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红楼梦》。每一种解读只要不跳出曹公红楼世界的范畴,并不进行刻意的人为拔高,都是有价值的。王老的《红楼启示录》就是以自己多年品读深研《红楼梦》所得、所感为写作的根基,用现代的眼光审视红楼世界,并赋予现代意义,才让这本小册子外溢出独特的气韵。之所以这样说,通过简单罗列几个例子即可见分晓。从王老以现代视角解读《红楼梦》涉及的内容看,他不是针对原则进行事无巨细的翻读,而是从中遴选一些关键性的内容。这里的关键性不是读者都给予高度关注的内容,而是那些包含有话语言说部分,有的细节甚至是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对《红楼梦》的品读,人人心中有这是常态,但是个个笔下无的悖反就见真章了。就整部启示录涉及的内容而言,它正文部分包括十个板块,再加上前面的代序、前言和后面的两个附录,全书十四个部分;就谈及的内容而言,既有对其中一些故事情节的再品读,也有对其中容易被忽视的人物形象的当下观照,还有对作品中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的玩味,更有对作品写作技法的鉴赏。一言以蔽之,王老是从宏观的视角高屋建瓴地对原著进行审视。也正是有了这种用现代性的视角去观照原著,并进行当下意义的解读,这本书读起来才有了更为浓郁的生活气息。

既然是原著的当下解读,那么不同的读者因为关注的角度不同,从中汲取的营养也就不一样。比如《写实与梦幻》一文中王老如是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写实的小说易于长见识,梦幻的小说易于玩才华。……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之中显出恍兮惚兮的朦胧,痛苦而又无常的人生之外似乎还别有一个理解一切俯瞰一切而又对一切无能为力的太虚幻境……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这是有为与无为、有所希冀与无可奈何的理念和情感的融会贯通。细细品读这段文字,尽管是建立在对《红楼梦》的写实与其他这个问题探讨的基础上,但是谈及的内容只是以《红楼梦》为由头,其意在探讨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尤其是小说时,该如何处理写实与梦幻的关系。二者看似井水不犯河水的二难对立,但是一部经典作品往往能够很好地协调好两者的关系,《红楼梦》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很显然,这些内容是王老精研《红楼梦》之后说获得的阅读体验,更是从中得到的启示

在《<</span>红楼梦>里的爱情》一文中,王老对爱情进行了极富个人情感色彩的书写。在比较了《诗经》《乐府》《牡丹亭》《西厢记》《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女儿经》和《金瓶梅》中关于爱情描写的内容之后,王老进行了这样的叙写:在《红楼梦》中,爱情不再是单纯的男性与女性的相互吸引、戏弄或家庭伦理义务,爱情也不再只是邪恶的同义语。爱情是这样充满了生活的具体内容,爱情弥漫在生活中,生活充溢在爱情里,爱情拥抱着整个的生活,而生活又主宰着规定着的爱情形式、内容、走向与最终结局……不管怎么说,作品中所描绘的爱情也是文化、是历史,是社会风习,是阶级意识,更是人本身,是人的性格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历史属性的综合体。不难看出,王老对人类最为古老又最为年轻的文学主题——爱情的诠释,不是局限在你侬我侬的卿卿我我,而是把它放在整个文学书写与表达的大的话语场中进行比较,然后再用现实的镜头进行过滤,得出真知灼见。

……

一部对作品进行品读的作品,不是就作品而说作品,而是以之为话题的缘起,推而广之,而且能够很好地把原著与品读之作之间的通道打通,并与现实进行有机对接,使作品表现出极强的现实韵味。这应该是这本《启示录》所拥有的现实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