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忆似水年华——写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之后

(2022-06-28 20:27:53)
       一年一度考试季,继全民关注的高考中考的大幕徐徐落下之后,受疫情影响延迟的各级各类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大幕也随即拉开。对于这种牵动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国家、省市县级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为关涉到社会就业的大事件,所以它的社会敏感度更高。也正是这样,围绕该考试的方方面面的事情稍有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引起一定的舆情。不过,对于局外人而言,人们关注和思考更多的是与考试相关联的一些非社会敏感话题。

 

“凡进必考”作为各级各类、各行各业选班人才的基本原则,较充分地体现了社会公平与正义,为每一个具备条件的有志青年投身社会公共事业、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了机会、搭建了平台。在这场竞争中,每一个参与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都获得同等的机会,没有主次先后和高低贵贱之分。在这场公平竞技中,优胜劣汰的特点体现的尤为突出。能者上,即综合能力过硬的可以突破重重包围,最终成为胜利者;庸者下,没有真才实学只能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也正是这种改变了因人设岗的用人机制,采用以才取人的方式,才为那些出身平凡的学子找到了改变社会位次的出路。

回顾国家用人制度发展的历史,也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修复调整,慢慢成熟完善的过程。“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士”的门阀用人到科举取仕,慢慢改变了社会阶级固化的格局,即贵族的世袭,祖祖辈辈、世世代代永远拥有尊贵之躯,永远处于劳心者的地位,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寒士只能永远处在社会的底层,受尽盘剥与凌辱,“劳力者”的烙印成为子子孙孙的胎记,无法祛除。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这种唯家世至上的社会分层慢慢改变,但是,很多旧社会的思维与做法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根除。这样,国家之选择和使用人才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弊端。这种弊病的存在导致很多有能力者被闲置,没有本事的却堂而皇之地占据着位置。这种不公平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人才被浪费,政府机构部门的在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下运转。

而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全面推开,国家选拔和任用人才制度的改变,“凡进必考”制度的实施,传统就有的选人用人方式渐渐得以根除。这样,每一个符合条件的社会公民都被赋予了平等的参加考试的权利。正是这样,本人才有机会亲身体验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感觉。据实而言,一切事情当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时,似乎感觉是极其简单容易的,当有机会切身感受时,才真正体验个中的辛酸与煎熬;也只有有了成为主角的经历,当再次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公考时,才会对参加考试的勇士们投以敬佩的目光。因为是择优录取,所以有考试就有竞争,有竞争自然就存在优胜劣汰。从某种程度上说,公考的竞争力有时候远远超出高中考。因为巨大的就业压力所致,就出现了一个职位有成千上万人竞争的情形。在这种残酷的竞争态势下,要想不扮演陪跑者,你必须要有足够的傲视群雄的实力。而这种实力的具备,不是源于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临时抱佛脚,而是通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日积月累。厚积方可薄发,没有滴水穿石之功,侥幸是很难品尝成功的喜悦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第一个入门券——笔试的获得就需要有丰富而渊博的知识打底子。

不论是传统的公考内容,还是现在的公考知识,真的需要应考者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学贯中西,传统意义上的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有时候都难以应付当下的公考。以现在的考试而言,有限的三个半小时时间里要连续完成两个综合门类试卷的解答。其中,行测综合类的虽然是客观选择题,但是之一个半小时里完成100个左右问题的解答,有文字的理解,有数字的运算,有图形的推理,有逻辑的推理,有概念的理解......虽然不是特别艰深古奥的问题,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解决问题,绝非易事,尽管这些问题慢慢做都不是特别复杂;实践综合运用科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两个小时既要完成近三千字的文字的阅读,还要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较为准确而精炼的提炼,然后再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四个题目考查的侧重点不同,但是都建立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近1500字的四篇文章的写作。从整场考试看,三个半小时不仅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更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其实,当现在以较为轻松的笔墨来描述这件事情的时候,当年参加考试时所经受炼狱的感受还清晰可感。)很显然,要想突出重围,体力和精力跟上只是极其次要的条件,准确高效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而要达成所愿,离不开寻常的艰辛付出。有时候,古人的话是很有哲理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回望那些成功渡河者,他们能够达到目标,离不开他们平时比别人多出十倍百倍的付出。正是他们有了“吃得苦中苦”的精神,才有可能“成为人上人”。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守株待兔的黑天鹅事件可能只发生一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境遇下,守株待兔的事情更不可能发生。要吃到兔肉,必须要掌握精湛的捕兔技艺。否则,只能望兔兴叹。

在这里,作为过来人要给那些参加公考,或正准备参加公考者提出一点善意的忠告(尽管自己是公考失败者,但也可以作为反面的教材以警诫自己。)当你决定选择这条路时,就一个造作谋划,积极准备,侥幸或裸考只能永远成为陪跑者,因为你很难成为上帝的宠儿,不可能受到上苍的眷顾;客观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诚然,在现有体制下,成为体制内的人有很多体制外的人无法享受的待遇。但是,并不是体制生活都适合每个人。所以,打算做某件事情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一旦选择了这条路,首先要冲破千难万险,成功着陆后,还要适应一套程式化的生活。如果仅凭一时的心气而为,极可能会把自己置入到无法自拔的困境中。不错,在就业压力空前巨大的当下,谋求一份安稳的工作成为很多漂泊者共同的心愿。但是,从职业对职业人的匹配度的角度看,适合的才是快乐的,如果自己工作起来不快乐,就没有跟自己过不去。古人云:“不自由,毋宁死。”之多元发展的社会中,职业的精细化为从业者提供很多就业的机会。既然这样,与其加入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厮杀中,不如避开浩荡洪流的冲击,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干起来舒心的职业,这样可能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