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艺术应艺术的爱——读奥维德的《爱的艺术》

奥维德是谁?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可以说知之者为数不多。这样,对他所写的作品知道的更是寥寥;戴望舒是谁?对于此人,凡是读过几年书的人不知道他的应该不是太多,尤其是他的朦胧诗的经典代表作《雨巷》可谓是家喻户晓。一个国人了解不多的古罗马诗人与一个妇孺皆知的中国诗人在文学,尤其在诗歌方面找到共鸣点,并碰撞出思想与情感的火花时,一部经典的探寻爱情的专著《爱的艺术》也就进入公众的视野,而且成为很多人书橱中不可或缺的藏品。
http://a1.qpic.cn/psc?/V136Qoo92VCyk8/bqQfVz5yrrGYSXMvKr.cqZVobuQTQ6etkkfHjkCj374JOWdgo1Ed583mxUewIMBeTaYL*SzaGCS0S0sq0rWmfdE7bYxS.bY*d65oDlkHDFU!/b&ek=1&kp=1&pt=0&bo=sARABjAMQBARELk!&tl=3&su=0101773935&tm=1654347600&dis_t=1654349330&dis_k=2a9288258b000d49f15b698d55999df6&sce=0-12-12&rf=2-9
作为古罗马时期创作的经典,尽管用西方的语言和文化思维写作,但是由于探讨的人类共有,而且是人性最本体的爱情的话题,所以语言和思维差异带来的阅读困难也就少去了很多。加之又是诗人戴望舒亲力亲为的精神耕耘,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经营爱情方式的不同在诗化的语言中就被慢慢消解。《爱的艺术》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品,“是古罗马文学史上一部独特的书。它既被斥为坏书,又被誉为天才的著作”。本书由三个部卷本组成:第一卷《如何获得爱》,第二卷《如何保持爱情》,第三卷《女人的良方》。其中第一、二卷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年男女指导如何处理爱情问题,第三卷专为妇女说法,他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赞扬妇女的才智并不低于男子,鼓励妇女要更主动地对待爱情生活。从三卷含括的内容看,第一、二卷主要是站在男性的立场探讨男子如何向爱情进发,并获得宝贵的爱情、博得真爱,第三卷则从女性的视角传授女性要获得真爱、获得持久绵长的爱情应该如何用心用情经营的宝典。具体到每一卷,第一卷围绕“如何获得爱”的话题,作者从十九个方面进行极富浪漫性的传经送宝,像“如何找到她”、“如何赢得她”“千万不要忘记她的生日”“用眼泪、亲吻来驾驭感情”“灵活掌握”等章节,作者从自我经验的角度向男性传授了如何博得心爱的天使的好感、俘获倾心之人的芳心的秘笈。既然探讨的是“如何获得”的话题,那么如何达成所愿,不单单是技术性的程式化操作,更要用艺术的情怀精心呵护。惟其如此,才有可能播下种子,在条件适宜时才会生根发芽,并枝繁叶茂。
从概念的角度审视,该部分带有攻略宝典的味道,有的甚至含有居心不良的嫌疑。但是,撇开世俗功利的价值裹挟,单从追求爱情的角度看,作者以诗化语言推介的方式及其应该注意的技巧,让该部分充满浓浓的浪漫气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了获得真爱,追求者可谓使尽浑身解数,品尝了无尽的委屈。苦心人,天不负,良苦用心终于让所爱之人打开紧闭的心门,接下来就是“如何保持爱情”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者从二十个方面为“保持爱情”的鲜度与质感开出良方,诸如“温柔与好脾气”“忍耐与服从”“不要胆怯”“赞美她、支持她”“尊重她的自由”“保守秘密”“不要提及她的缺点”等。从男子的角度说,既然爱一个人,就应该用男子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她的所有,就需要用宽大的臂膀为她遮风避雨,就竭尽所能地让她开心快乐。爱情是感性的,有时候讲道理在爱情面前是行不通的。如果非要用一套理性的标准去衡量和规范男女之爱,就大大消解了其间的情味。
不论是男权社会,还是倡导女权的时代,因为女性代表的阴柔之美,所以离不开男性阳刚之壮的呵护。从这个角度出发,“爱情保卫战”要取得胜利,男性必须始终冲锋在前,要艰辛地付出。当苦与累获得爱的滋养时,也就失去了杀伤力。当然,在强调男子为爱而付出的时候,并不是说女子只是处于受摆布的地位。奥维德花了两卷从男性的角度传授“如何获得爱情和如何保持爱情”的经验之后,第三卷则是从女性的层面告诫女性要保持爱情之花长久鲜艳,并结出丰硕的果实,也要用心用情对爱情之树进行进行呵护。如果始终把自己放置在被动和享受者的位置,爱情会慢慢降温失色。从第三卷开出的十八剂良方看,“注重外貌与装束”“隐蔽地化妆”“端庄的微笑和举止”“运用嫉妒与恐惧”“让他相信你是爱他的”“床榻的温馨”等在当时具有警示意义,放在当下也仍然富有点省的价值。从爱情本题的角度审视,男欢女爱是最本真的,因为爱情是双方的事情,是两颗心的交流、两个思想的碰撞、两种情感的融合。在这幅情感画卷的描画中,男与女处于平等的位置,只有齐心协力,绘出的画卷才和谐,才有可能成为旷世杰作。
三卷,主要聚焦的是爱情的主体——男人和女人,深入探讨的是爱情的“获得与保持”,以及女子需要精心耕耘的话题,涉及物质的、精神的、情感的,主体性的、外在性的,客观性的、主观性的......一言以蔽之,作者从自我经验的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剖析,告诉读者,爱情是一门艺术,要使其“永葆青春”、“永远芳醇”,当事方必须用情用心,甚至用生命经营呵护。尽管书中有些观点和做法带有鲜明的时代性与个体性,但是从维护爱情的纯洁和圣洁的角度看,是“哀而不伤”的,诚如英国的马凯尔对该书作出的评价时所言:“《爱的艺术》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最不道德的诗,但并不是最伤风败俗的诗。我们可以怀疑它对读者是否有严重的害处。”
一部探讨情感的专注,看似专业性很强,似乎带有刺鼻的功利气息,但是走进奥维德的文字世界,在戴望舒用近乎诗的语言翻译的文字世界徜徉,自会获得如沐春风之感。爱情是属于生命本体的,带有原始人性的况味,没有高低贵贱、长幼尊卑之别。不论是几度夕阳红的时节,还是朝阳似火正当时的时候,爱情不缺位,人生就增添了些许的亮色。——这是奥维德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告诫世人的。最后以英国评论家麦考莱对该书的评价结束全文:“《变形记》和《爱的艺术》都为高度想象力的天才作品,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正如《唐璜》是拜伦的最伟大的作品一样,《爱的艺术》是奥维德最伟大的作品。他运用韵律和辞藻的才能已达到了顶峰,他生动、精细的观察力是无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