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花阡陌香,备考人倍忙

(2022-04-05 15:06:04)
春花阡陌香,备考人倍忙

距离2022年的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对每一个与高考相关的人来说,“距离高考还有XXX”的倒计时从几个月变成多少周,再变成多少天,时间计量单位的变化,无疑对心理造成的逼促感会越来越严重。在一考定终身这个大的教育选拔人才的气候还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不论是什么层级的考试,只要涉及升学,都会挑动世人的神经。当然,在各种升学考试中,高考对公众心理造成的冲击力最大。

之所以给予高考富含的能量如此高的定位,源于不论从社会,还是从学校,亦或是家庭与个人的角度审视,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高考是国考,既然从国家的层面进行定位,足见其在社会发展、国家强盛中所具有的意义。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是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为国家各行各业发展所需人才储备后备力量。高中教育是普适性的,高等教育更多是“术业有专攻”的专业性人才培养。而高校要培养出大批合格而优秀的人才,高中教育和高考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如果高中教育滞后,高考就很难选拔优秀的学生。这样,即使高校师资条件再先进,由于根基不牢,也很难培养出专业精英和大师级人才。正是基于此,高中教育和一年一度的高考才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围绕与之相关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高中教育看似学校的事情,高考似乎只关乎一个家庭的利益,只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但是仔细思辨会发现,一条巨大隐形的利益链已经把国家社会家庭与个人紧紧连接在一起。高中教育与高考在社会事务中所处的位置和可能引发的社会效应从一定程度上看要远远大于局部经济的发展。在倡导公平公正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愈加强烈。之所以这样,源于人们潜意识中认为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就意味着他们的孩子就有了很好发展的可能。正是如此,一块固定的教育大蛋糕,由于扎堆来分的人越来越多,无形之中就会造成很多的社会矛盾。不过,绝对的公平公正是不存在的。面对无法改变的残酷现实,很多无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者只能把目光聚焦在高考上。当然,身为家长,他们对高考的关注不是自己亲身体验,而是把精力放在孩子高考备考上。对他们来说,孩子如果高考备考时能够夯实每一个细节,就不会考得太差。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他们只会把双眼紧紧盯着学校和老师。

因为深切感受到国家社会和家庭对学生高考给予的厚望,更意识到高考被寄寓的重要价值,所以学校和老师对高考复习备考绝对不敢掉以轻心。之所以这般如临大敌、谨小慎微,一个方面源于好的升学率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博得社会好口碑的唯一砝码;一个方面源于好的升学率是成就名师、名校,是教育管理者和执行者扬名立万的最重要的稻草;另外,从职业操守的角度说,孩子挑灯夜战十几载,耗费了时间,挥洒了青春,为实现他们梦想搭好舞台、架号桥梁是学校和师者应该承担的责任。毕竟,一个学生对社会来说可能无关轻重,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则是全部。

学校和老师正是意识到身上责任的重大,所以在春花烂漫的时节,在高考日益逼近的紧要关头,全力以赴备战高考成为高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件。故此,作为高考复习备考的掌舵者,学校的管理层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复习备考的有效高效,不断改变管理模式、提出花样迭出的思路、采取不同的指导手段。从学校的层面看,高考备考的顶层设计就是为具体工作的落实画出清晰的路径、指出明确的方向,这是保证复习备考不走样、不变味的基本条件。不过,高层设计只是从宏观上进行整体把握,更多是整齐划一式的,而且有的设计者仅仅从管理的层面进行考量,根本没有考虑具体学科的特点,这就导致在具体操作时会出现因为忽视个体差异性,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原则而造成水土不服的事情发生。很显然,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还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出发点是好的,可能会遇到出力不讨好的尴尬。

就高考的复习备考而言,该怎么做、如何做、做什么只有一线的老师最具发言权。因为只有老师清楚学生知识体系中存在的短板,只有老师明白教学中该在哪些地方发力,哪些地方放手。如果行政干预过多、指导过密,很容易束缚住老师的手脚,还打乱老师复习备考的节奏。这样,好想法办成了错事,岂不是大大的不应该。从专业性角度说,老师对于学科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节奏的把控最有话语权。不论是专业性的专家,还是名师,他们由于没有深入教学的第一线,没有长时间与学生相处,他们对学情的了解基本上处于空白,如果仅仅以极有限的机会深入课堂,是很难掌握教学的实情的。这样作出专业指导很多都只能止于理论的层面,对实际教学很难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关乎千家万户利益的社会性事务,高考关乎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和谐和学生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大热点,公众的视角最终会聚焦到学校和老师。正是背负了重大的责任,学校、老师都丝毫不敢懈怠。不过,面对大事件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过于敏感,往往会引发一些无法预知的负面效应。出于对职业操守的捍卫,每一个老师对待复习备考都不可能采取放羊式的态度,都会认真对待自己肩上的责任,都会尽自己的能力做好分内之事。“把教师的课堂还给老师,把教学的自主权还给老师”,只有做到这些,教与学才会实现和谐共振。如果第三只手干涉得太多、太频,必然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春花烂漫的时节,每一个高三人都是奔跑者,不是驻足赏景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