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了解“孩子的记忆和成人的记忆的区别”呢?就是为了给孩子选书方便,我一直怀疑孩子读不读《三字经》、《弟子规》这样的古文圣训。一直认为孩子又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学这个有什么用呢?
了解了“孩子的记忆和成人的记忆的区别”之后,我们就很好选择了,所以,做事情必须要有依据,有条件才能做到有的放失。
忆是人从出生后不久就出现的能力,一般会一直延续到老。虽然记忆力本身不是宝宝的智力,但对宝宝的智力却又很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天才,大多有不同于常人的记忆力。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恢复,是个很复杂的过程。识记就是记下来的过程。保持是将信息储存在大脑里。恢复有两种,一种是再现,也就是过去知道的人、事又在眼前,觉得熟悉;另一种是回忆,就是脑子里会出现以前知道的人、事的形象。
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快车道,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成人相比虽无本质差别,也有不同之处,会有自己的特点:
1、以机械记忆为主。儿童的记忆会根据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记,比如韵律、夸张、奇特,不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2、情绪记忆。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记忆力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他们高兴的时候就记得清晰,反之则混乱。
3、形象记忆。即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
4、无意记忆占主要地位。儿童的记忆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来记。很多知识是他们是日常、游戏活动中,自然而然记住的。
5、回忆的精确性较差。在对一些逻辑性比较强的时间,常常回忆不精确,容易丢失一些细节等。
而成人的记忆机械记忆已经完全落后,往往需要理解才能记清楚!
所以孩子更适合记忆一些古典诗文。
这也就是说,儿童在记忆这种学习活动中,还是有自己明显的优势。童年记忆的好的东西,是自己一生的财富。
许多大学者,特别是文史领域的大学者都有极好强的记忆力。姜亮夫讲到自己当年在清华学习时的老师时说:“我所接触的先生们中似乎有一个共性,就是记忆力惊人的好。梁、王先生们自不必说,廖季平先生更突出。《十三经注疏》讲注时,他可以把注大段大段背诵,并且还可以告诉你们在某一版本某一页某一段,你们可以查对。还有祝杞怀父子记性都了不起。如讲唐代平淮西这件事,他把《唐书》资料,《通鉴》中资料、韩昌黎写的《平淮西碑》,以及后人评淮西的诗词整整背了一个半小时。”
这些大学者的记忆力,也大都出于其“童子功”。
今天,我们与前人相比,已经差得太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