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2013-01-03 22:23:12)
标签:
杂谈 |
统一课程名称和明晰课程性质,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首先统一的一个思想便是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从小学开始,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体育与其自身健康发展之间的关联和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同时,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
调整课程设计思路,将实验稿中“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改变成“课程设计思路”,这一部分主要在文字的表述方面作了一些修订。
首先,修订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等;其次,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1.整合不同的学习方面,强调课程目标的完整性
首先,为了帮助一线体育教师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方面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原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合二为一,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其次,对于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先是用一段文字描述每个方面是什么,其次是描述重点采用什么方法达成这个方面的目标,并突出了小学与初中阶段学生应重点学习和发展的目标,然后设置每个方面的目标。第三,为了防止出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将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割裂开来进行教学的现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在“课程目标”这一部分的最后,特别加上一段文字描述,强调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强调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促进学生有效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保留实验稿主要思想和内容的基础上,强调要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的整体发展。根据教育部多次提出的减负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保留和增加了适合各水平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活动内容,删去对该水平学生来说难度过大的学习内容,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通过目标的达成获得成功体验,
3.完善课程目标,强化课程目标的引领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删去了实验稿中的“课程总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两个标题,直接提出课程目标以及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并在课程目标中增加了“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等目标的描述。需要指出的是,
教学建议部分修改
课程目标方面的变化
(1)《标准》(修订稿)将学习领域改为学习方面,并对实验稿中的五个学习领域进行了调整,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而为一,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2)《标准》(修订稿)将课程目标这一部分删去了实验稿中的“课程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两个标题,而是直接阐述课程目标以及对各个学习方面,并加上“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等课程目标的描述。
(3)为了防止体育课堂教学中将各个学习方面目标割裂开来进行教学的现象,《标准》(修订稿)在“课程目标”这一部分的最后,特别加上一段描述来强调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且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过程实现的。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在注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所侧重。
(4)对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标准》(修订稿)先是用一段文字描述每个方面是什么,其次是描述重点采用什么方法达成这个方面的目标,并突出了小学与初中阶段学生应重点学习和发展的目标,然后设置每个方面的目标。
内容标准方面的变化
(1)为了方便教师阅读和教学,《标准》(修订稿)在内容标准的体例上做了一些调整,即将实验稿中按学习方面排列水平目标的方式,改为按学习水平排列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这样更有助于教师一目了然地了解某一水平在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标准。
(2)将《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为了增强对一线体育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标准》(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样既有助于一线体育教师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又有助于教师清楚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内容标准”。
(3)考虑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标准》(修订稿)在“身体健康”学习方面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意识。
(4)《标准》(修订稿)根据义务教育学生的身心发展基础,保留和增加了适合各水平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活动内容,删去对该水平学生来说难度过大的学习内容,例如,删去了水平一和水平二的“悬垂”和“支撑”等。
(5)为了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兴趣,体现体育学科的特性,《标准》(修订稿)强调了水平一和水平二重点发展学生的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并多采用体育游戏活动,以及义务教育阶段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
实施建议方面的变化
(1)教学建议方面
首先,《标准》(修订稿)将“教学建议”部分关于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挪至附录部分,同时对地方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旨在强化地方和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责任和权利。
其次,为了提高教学建议对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标准》(修订稿)主要从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考虑到《标准》是国家性文件,而不是教学法书籍或《标准解读》,因此,对上述三方面的内容阐述尽量做到明确和简洁。
第三,《标准》(修订稿)在保留实验稿主要思想和内容的基础上,强调要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的整体发展。
第四,《标准》(修订稿)无论在《标准》层面,还是在水平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层面,都非常强调“目标引领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促进目标达成”的思想。
第五,《标准》(修订稿)强调要重视健康教育,提出各地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除了进行体育文化知识方面的教学以外,每学年还要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
(2)教材编写建议方面
首先,由于新基础教育课程强调一纲多本和教材多样化的原则,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标准》(修订稿)只提出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去掉了实验稿中关于“教材内容编写建议”和“教材的呈现形式和体例”等内容。
其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考虑到教材的循环使用,以及学生对于教材的保留,在总印张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标准》(修订稿)将过去水平四只编写一册教材改为三册教材,水平一至水平三依然只编写教师教学参考书。
第三,《标准》(修订稿)去掉了实验稿中针对教材编写原则的阐述语气,而是从给予教材编写者提出注意事项的角度进行阐述,并从实验稿中提到的四个方面增加至六个方面,去掉了实验稿中对“健康性”和“兴趣性”原则的阐述,增加了对教材编写要注意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和差异性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考虑到健康教育和从小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行为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小学阶段健康教育的严峻现实和迫切需要,《标准》(修订稿)提出要在水平一至水平四将健康教育的内容编写在教师教学参考书中或编写在水平四的教科书中,以便于体育教师开展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学。
(3)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标准》(修订稿)强调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与身体练习有关,无助于身体练习的内容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
其次,《标准》(修订稿)增加了时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指出体育场地比较紧张的学校要注意合理安排体育课时间,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