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地理观
(2012-08-04 17:05:2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规律 |
树立正确的地理观
成都市郫县一中
正确的地理观就是对人地关系和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科学认识与看法。地理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使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一、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1、人与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2、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人类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3、人类对地理环境有巨大的改造和破坏作用;
4、在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人类居于主导地位,人类能够主动地协调人地关系,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增长其协调能力;
5、在特定条件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也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正确的人地观就是关于人地关系的科学认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人地观和人地协调观,它“既要批判环境决定论,也要批判唯意志论”。正确人地观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可见,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双向性、两面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双向性是指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作用是相互的,人类可以作用于地理环境,相反地理环境也可以作用于人类;两面性,是指地理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具有有利和不利的两个方面:有利-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不利-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而衡量是否有利的科学标准是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性,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科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
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1、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而且人作为生产者是相对的,作为消费者是绝对的。因此,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必然受到制约和限制,它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2、如果人口增长和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就会使人口与自然、资源、社会的矛盾激化而产生影响人口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即人口问题。当前世界人口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口增长过快问题;其次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人口城市化问题。
3、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使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体对策: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的主要对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对策是鼓励生育,适当移民,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区服务等);解决人口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对策是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建设新城和卫星城,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
三、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1、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中同人类活动联系最密切、最直接的部分,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联系的纽带。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产生的。
2、自然资源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和规律:一是形成和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二是许多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果一种资源或资源整体发生变化,都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三是一切自然资源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其数量都是有限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生产潜力又是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的。
3、资源问题是由于工业化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而产生的相关问题。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是资源短缺,其实质是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扩大的矛盾,简言之即人类与资源的矛盾。
4、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资源固有的特征和规律,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如何节约、综合利用和寻找新的代替品的问题;对于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如何保护和促进更新,以及如何充分地加以利用的问题。
四、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关系。从对立方面看,人类的主观要求与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着矛盾;从统一方面看,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2、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3、当前全球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既有自然原因形成的原生环境问题如各种自然灾害和地方病,但更主要的是人为原因产生的次生环境问题如各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人为原因主要又有三个方面:(1)人口压力大(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4、环境问题的表现一方面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有些环境问题已由局部转向全球,形成环境问题全球化趋势如酸雨危害、国际河流污染、全球变暖、O3层破坏等。
5、人类对环境有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环境对人类也有巨大的作用和反作用。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协调与环境的关系,全球协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1、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从总体上讲本质都是发展问题,它们是在发展过程的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2、传统的发展模式由于只关注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种发展既关注经济效益,也关注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既重视当前利益,也重视长远利益。它是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个原则。
4、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解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只有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采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