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国米市

(2015-08-03 12:59:06)
标签:

股票

财经

旅游

分类: 杂谈

     东周春秋时期,距周朝都城洛阳不远处有一陈国,春秋初年,该国在周天子所封诸侯国中国力尚强,百姓也较为富足。

     由于地处周天子脚下交通要冲,物产又丰富,该国形成了一米市,该米市一直是周边诸侯国粮食积散之地。陈国米市商贾熙来攘往,一时为陈国创造了大量财富:一方面为陈国归集了大量税赋;也为该国民众带来大量的致富商机。因此,上至陈国国君,下至庶民,都非常重视这一陈国聚宝盆,陈国国君还为该市场特置一监管司(米市监管衙)。

 

      且说该米市成立二十多年一直欣欣向荣,虽然也经历过数次米价的大涨大跌,但是由于监管得当,市场还是为陈国带来了大量利益。一直到有一年,陈国气候不宜,作物欠收,一直丰腴的国库有所不继,国民也纷纷感慨以前的好日子恐将不在。眼见此年岁陈国国不富民不强,陈国君臣也很着急,士大夫纷纷进言献策。其中一大臣向上柬言,出一妙策,大意如下:虽然我陈国近年作物收获不佳,国库民生不算景气,但是我陈国尚有一聚宝盆(米市),,如果能激发其潜能,一方面可汇尽天下之财富,同时也可富国库强民生,此棋一出,可激活全局。陈国掌权者一听此策,皆呼妙哉!

     于是,陈国上下齐心,以振兴米市为己任,特别是米市监管衙更是大刀阔斧改革市场体系,改革初期,市场兴起,一时陈国米市万商云集,财源广进,国库增收,人民富甲周朝。在市场繁荣之时,国内民间和其他诸侯国之财富大量涌入,陈国米市之米价也大幅度上扬,从原来的每石两文钱疯涨至每石15文,而周边盛产稻米的楚越等国,米价仍在每石23钱。此时,陈国国内少数有识之士也认识到如此疯涨不可长久,一时向上力荐米价疯涨之害处,陈国上层也有所警觉,采取了一些措施压制米价,疯狂的陈国米价有所回落。但是,陈国毕竟处于歉收年份,王公大臣害怕一旦米市大好局面不在,该国国力势必继续衰落,就对米市疯涨不予深究,任其发展。不过,陈国当权者聊以自慰的是,虽然米价疯涨,但是米市上的交易较少的番薯、蓝瓜价格却较为低廉,因此陈国大多数人觉得米市风险不大,尚有继续发展之空间。此时,部分国内国外投机商人如鱼得水,大量买卖稻米,囤积居奇,赚了很大一笔帐面利润;普通国民也参与米市,因为利润惊人,很多百姓向友邻借贷,向钱庄借贷,甚至向陈国米市监管衙门借贷,疯狂投入米市,居然都在盈利,陈国上下一片欢腾。

       但是,疯狂的陈国米市也总要到头的时候,两三月后,陈国米市价格大跌,从每石15文跌至10文。一时间,国民抱怨之声四起,陈国国库收入也迅速下滑。面对困境,陈国上下一片责难声。谣言也四起,很多人扬言:此次米市大跌是邻国欲攻伐陈国,先乱其米市,家国黎民有倒悬之危。于是乎,陈国上下齐心,同仇敌恺,为拯救将崩溃的米市而努力。陈国王公大臣为救黎民于水火,决定由米市监管衙牵头各大院司一起制定方略,最后一致决定:倾国家之力救米市于危难。首先,集国家之财力于8文一石附近大量买入稻米;二是严厉打击投机卖米之商人;三是禁止新米进入市场……多管齐下,陈国米市由每石8文短期涨至12文,虽然距离15文的高价有些距离,但是米价是乎已经企稳,陈国仿佛又进入国强民富的时期…..

       故事到这里好像该结束了。只是数年后,陈国米价还是跌至与周边国家相当,每石回到23文钱,倒是原本价格低廉的番薯、蓝瓜价格波动不大;但是陈国国库因救市却亏空不小,米市监督衙也因大量借贷给民众而难于为续,大量钱庄倒闭,最后只能增加民众税负来弥补这一亏空;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参与米市者,十室九衰,数代人积累财富消散遗尽,不参与米市者,百业萧条,加上国库空虚税收加重,很多人生活难于裹腹。不过,陈国拯救米市倒是养肥了大量投机商人,原本,过度操纵米价者可能因米价暴跌无人接盘而破产,陈国国库出手,他们手上大量囤积的大米在8--10文的价格卖给了陈国国库,获得暴利,很多参与这次米市投机的国内外商人成为春秋时期数一数二的富豪。至此,陈国国力大不如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