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区治理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2023-10-18 19:20:37)
分类: 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要讲话中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社区承载着居民的“ 中国梦、幸福梦”,作为社区基层,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汇聚更多的力量,抓好社区治理,用心用情用力用智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得到他们的认可,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首先,要着眼增进民生福祉,在强烈的"事业心"中提升获得感底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获得感是幸福感的基础。获得感首先是要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高,比如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持续改善、经济收入持续增加,能病有所医、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神层面,要让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能够享受公平公等权利。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其次,党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力。社区治理活动主要依靠骨干人员和得力组织开展。一方面,党员干部发挥出了龙头带动作用。千秋伟业关键在人,抽象的领导力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上。在重大突发事项防控中,基层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补充了社区一线防控力量,扎实推动了各项政策在社区的落实。另一方面,通过发挥党建引领项目的作用,能有效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党建服务项目带动社区治理的常态化机制。同时,基层党组织还能够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帮助扶持其他社区化和多样化特点,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传统模式已不再适应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需求,需要加以改进和创新。中国式社区治理现代化是以居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活动必将围绕社区居民多样性需求而展开。居民需求既包括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低层次物质需求,也包括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中国式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就是要满足居民的多样性需求。

再次,响应社区居民的精准性需求由于社区居民的个体信息和需求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复杂性、差异性和个性化特征,社区开展工作时难以把握居民的真实需求并加以满足。因此,居民需求的精准化要求问题识别与目标实现的双重精准。一方面,问题识别的精准化是社区治理的首要环节,社区治理的起点就是找准公共问题所在;另一方面,目标实现的精准化是对社区居民痛点的准确把握,能够从根本上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性需求,将社区居民更紧密地联合起来。
    第四,社区协商是协商民主形态之一,是社会治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表现。社区协商的出发点是充分实现人民权利,社区积极开展民主协商实践,能够为社会民主建设提供诸多现实经验。在开展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社区居民与项目其他主体通过社区协商渠道,积极协商和讨论小区改造中产生的各种具体问题,成效显著。实践表明,越是贴近社区居民生活的民主建设,越能吸引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使民主融入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主动性。社区协商给予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治理、直接行使人民权利的机会,让社区居民的事情商量着办,通过理性讨论、共同协商和民主表决等流程实行民主决策,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与基层民主建设的长足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是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不断提升的一个过程,它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领域。作为社区基层,在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面对时代发展的特点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以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定信念道路方向,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时代,在越走越宽广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向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