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

(2017-06-14 12:04:06)
标签:

教育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

                             周至三中   马凯荣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普通高中平行班的学生,学习基础一般。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教师设计问题与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成(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2)启发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构建数学模型(3)探究特例、推导一般(4)归纳小结、知识整合(5)新知运用、深化认识6)课堂检测 提升技能7)课堂总结、内化知识(8)布置课后作业八个步骤来完成教学。学生在未经预习不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和证明方法的前提下,在教师预设的思路中,一步步发现了公式并推导了公式,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的目标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活了学生思维。从认知的角度看,情境可视为一种信息载体,一种知识产生的背景。本节课数学情境的创设突出了以下两点:

1.从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设计数学情境。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有一种好奇的心态、探究的心理。因此,本教案紧紧地抓住高二学生的这一特征,利用悟空和八戒的故事这一探索性的材料,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观察、类比、推理等活动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2.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本节课数学情境的设计处处以问题为导向,比如:同学们,假如你是高老庄集团企划部的高参,请你帮八戒分析一下,按照悟空的投资方式,30天后,八戒能吸纳多少投资? ” 同学们,你们知道又该返还给悟空多少钱?12《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  如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还有没有其他推导方法?等等,促使学生去思考问题,去发现问题。教学中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给学生思考、分析时间、讨论研究和交流展示思维的机会,通过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共享学习成果,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之间不断对话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严谨性。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启发,借助于变式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度与广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也突出两点:

1、主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同乘公比,错位相减法,从而消项化简。同时还向学生介绍提取公比法,揭示了求和本质;和比定理法,回归定义,自然朴实。学生从中深刻地领会到推导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锐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新课标提倡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节课从问题情境的创造到数学特例的操作,再到一般方法的发现,都对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和拓展,使其更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上我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师生点评,教师总结升华,当堂检测等环节,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评价上我关注学生,不单纯看学生是否会解题,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动脑,看学生的思维过程来肯定和鼓励,如在解决情景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跃跃欲试、情绪高涨、讨论激烈,可能会探究出多种解决方案,适时地鼓励与评价,使学生的进取心得到增强,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我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将知识点和思想方法又得到强化。

本节课中的一些遗憾:由于这种探究课型在平时的教学中还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往往以一种观赏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主动探究意识不强,思维水平没有达到足够的提升;在做习题时总有个别学生不去认真分析症结,但相信随着课改实验的深入,这种状况会逐步改善。另外,在上课时的语言还不够精炼,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提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