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解决问题》说课稿
标签:
教育 |
分类: 原创教学 |
《倍的认识——解决问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倍的认识——解决问题》。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并初步认识了“倍”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具体情境,设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倍的知识与除法意义相联系,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从而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能够正确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通过生活情境发现问题,利用表征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难点:应用分析推理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实践操作法,分层练习法以及巩固归纳法。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摆一摆,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把操作与概念有机结合,使学生加深对“倍”概念的理解,渗透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方法。在应用知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通过最后总结归纳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倍”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新课前我设计了有梯度的三个活动,说一说、圈一圈、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渐进式题目,进行旧知识的回顾,将学生的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后面所学做铺垫。
(二)合作探究
出示贴近学生生活情景的主题图,让学生搜集有效信息,“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学生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通过前面的复习,学生很容易提出:擦桌椅人数是扫地人数的几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例题。
对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我组织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或是用小棒摆一摆,将其想法表达出来,并最终列出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并将其抽象为数学算式。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如何画好图,并一眼能看出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图来说一说算式所表达的意义,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为什么用除法?即求擦桌椅是扫地人数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因此用除法。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多种表征之间的转换,抽象出倍的概念。
在学生计算出答案之后,鼓励学生思考验证方式,把所求结果3倍当做已知条件进行检验,扫地的有4人,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子的人数,说明答案正确。培养学生形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之后对此类问题进行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进行计算。再次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
在明确解题思路后,在主题图内加入一个新量:还有2人在擦黑板。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新的有关“倍”的问题并让学生点将回答,巩固本课重点。
(三)趣设练习 拓展巩固
在练习环节中我分设了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及开放练习。
在基础练习中通过填空再次明确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综合联系中,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年岁问题,去年淘淘5岁,爸爸35岁,去年爸爸的岁数是淘淘的几倍?今年还是这样吗?引发学生思考。
最后设计了动物园主题图作为开放练习,学生从不同种类动物数量中寻找倍数关系并自己提出问题,运用所学去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生谈“今天有哪些收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再次揭示本课重难点。
五、说板书
成功的板书设计是教师上课线索的体现,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课知识的重、难点,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http://s12/mw690/0034U5TAzy7giiD1vuz8b&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