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心理课,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是妈妈,女儿就一定得听妈妈的话",这句话对不对?有问题吗?问题在哪?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一位妈妈说当妈妈的,说的话都是为女儿好,怎么能不听呢?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还有妈妈说:"妈妈说女儿,是不想看着女儿犯同样的错误,要悬崖勒马及时提醒,女儿就得听妈妈的话,最后一位妈妈说:“寒冷的天气,妈妈提醒女儿穿衣服,女儿就得听,如果不听很生气,担心孩子身体。”听完诸位妈妈的回答,老师说,女儿可以不听妈妈的话,也可以听妈妈的话,有两个选择,如果只接受孩子只能听话,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会产生生气的情绪,从而影响母女关系,影响生活质量,这在心理学上就是"绝对化要求",这个绝对化想法只选择一个答案,就会让我们产生困扰,如果达不到自己的期待答案,就会产生痛苦。
由此我想到既然是两个答案,那就是女儿可以听,也可以不听。女儿听了我们的劝告穿上衣服,我们当然觉得孩子听话,心里的担心生病这个想法就没有了,心里就踏实了,如果女儿没听我们的话,而且还觉得我们唠叨和烦,我们要学会接受女儿的不听话,那她就选择不加衣服,在寒冷的天气走出去,尽管我们内心有很多的担心和不安,孩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出去。如果是这样的结果,也有两种可能,一是孩子没事,身体好好的,当然这是我们最希望的结果,二是孩子病了,感冒发烧,这是我们最不想要的结果,但如果确实发生了,难道就真的是不好的事吗?
我想在孩子选择不穿衣服出门,回来后病了这个事实面前,孩子知道没有听妈妈的提醒,才会致此结果,孩子心里明白因为没穿所以病了,这个体验,是孩子自己通过实践获得的,孩子在病时的感受她体会更深,好多的时候,有些不是涉及安全、原则的问题,让孩子去体验尝试,这才能让孩子成长,孩子才会长大,我们家长尽管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体验的空间,发展的空间。
诸如孩子不穿衣服、不听话,不按我们要求做事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理性一点,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孩子按他们的想法做事,只要不违背原则,给孩子自由,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更渴望这些,而我们家长也从中学会选择,可以不听,也可以听,给我们的心灵以自由的宽度,我们也生活的轻松快乐,学会不绝对化的看问题,何乐而不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