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MWC,看国产手机缩影

(2014-03-01 14:49:33)

苏一壹

 

 国产手机品牌中,有那么几张牌,与国足拥有异常相似的喜剧面孔:国足是一直想吹牛X,结果每次都齁着屁,吹不起牛X;传统媒体也爱扯国产手机所谓的“出征”海外市场,结果也是每年不改的海外拉练团本色。当然他们也有所不同:比起搭飞机求虐、弱不禁风的国足,国产手机们还是稍显争气,因为一拉一练游走一遭,至少可以回来在国人面前,屡试不爽的吹吹牛X的。

 

 不客气的说,这大抵就是每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对于国产手机们的重要功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像当初“秋风萧瑟一抹红”——国产手机厂商们仍旧与国际企业有巨大的技术、规模差距,那么这份励志,明显能与我们对国足的贬低相区分开。可现实情况是,比起国际大厂明显“斜阳夕下”,国产手机厂商们却仍旧“只见群红不见鲜”地出现在大洋彼岸,我反而意识到,应该对国足“刷下限无事,但求血拼”的努力,表达期盼、致歉并应以致敬。

 

 今年的MWC倒有个新鲜事儿,联想在提报并购摩托罗拉之后,首次以PC+移动脉络的产品线正式亮相参展。于此国产手机品牌们,几乎圆桌凑齐。揶揄归揶揄,虽然国产品牌们仍旧各玩各的,但联想的入席,明显会让国产手机业内间,在整个MWC的格局中产生微妙变动。

 

 MWC:手机生态大本营,从不是“三低”秀场 

 

 这个角度的观察,首先要思索的,是为什么他们每年都大张旗鼓的,携带各自的旗舰产品去MWC,却每次都仍旧被说China除了擅长“三低”(低配、低质、低价)外,其它真是不行?

 

 权作闲扯。因为曾经在运营商体系的从业关系,我身边的同事、朋友对于国产传统手机企业的积极评价,大概分为三种:联想派、华为(中兴)派和其它派(排名故意排序:小米、VIVO、酷派、魅族、金立)。

 

 从品牌习性来说,联想派是我市场营销观察工作的参照物之一、华为(中兴)派不交流、而其它派大部分是由于以往工作关系鲜少沟通。虽一家之言,但细数比对下来,大致评价也很明显:联想是一家以整合经营为导向的公司,专注品牌端与规模端;华为(中兴)一直在产品端努力,专注运营商与销售业绩;至于其它派,则是我个人购买或给亲朋推荐的储备选项或互联网因素,在此不提。

 

 不可否认的是,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手机群落,在贴近欧洲球市、城市文化的积极努力,加之多年的“三低”护航,海外市场对于国产手机品牌们理应不缺少关注。相反的,我认为缺失的关键论据,应当是市场生态的积极判断。

 

 在现有阶段,这几乎是值得所有国产手机企业思考的终极命题: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风向标与运营商展会,MWC到底需要怎样的国产手机产品与品牌形象,从而获取足够积极的市场判断?

 

  联想:入主MWC,隐忍背后的高调

  

  MWC的若干报道中,所谓市场生态反馈,主要纠结在外媒、国外运营商对于国产手机,在品牌端与中高端产品链的多重顾虑上。

 

  比对看来,同为进军全球海外市场,国产手机厂商们可谓路数各异、优缺点也尤其分明:联想靠的是以供应链提升的企业生态的经营导向,这些年虽动静不断,但缺点是核心产品进阶实然缓慢华为(中兴)是明显以产品导向配合市场营销发力,虽在海外市场已深耕多年,市场份额得到提升,但品牌端对整体局面的把控能力偏弱,至今仍不足以令之傲然挺立(美国事件);至于其它品牌,可以理解为用价格差抢占运营商蜜月期为导向,它们无论在海外品牌知名度和产品、企业层级上,尚难以作出准确评估和期待。

 

  乐观来说,联想集团副总裁、移动业务的负责人刘军的观点,一定意义上打消了我的疑虑:近年联想能从国内严酷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按照海外企业的经营层面的细致操作。年初宣布并购摩托罗拉,也给了联想来自运营商与品牌、产品端的多重助力,助力其不惧于在国际市场上,继续与国内外品牌继续抗争。联想之所以将MWC2014作为正式进军全球市场的出发点,不过是集团在产品端与企业经营端的合理规划。

 

  一定程度来讲,刘军所说的国产手机应当经营思维先行,符合我个人在市场营销角度,对于联想的观察和判断。有趣的是,此次MWC上媒体大肆煽染的联想高层悉数到场,却与一个被遗忘的细节有关:一直被国内消费者讽刺为“爱作秀”的联想,却为何最迟选择在MWC这样的重要舞台上“开秀”,应当能说明点什么。

 

  至于业内存在的,围绕4G背景带来的全球运营商合作与公共关系重塑的讨论,个人觉得搁置产品谈品牌和经营尚可,但要搁置产品谈重塑格局,还为时尚早。如今有一个定论是肯定存在的,国产手机们的机会和前景无限,但不能只在缩影的阴暗面生长。至于我期许的联想或许是缩影角落终于闪现出的一个陀螺,谁来击打、长出翅膀。(本文完)

 

 

 

  作者简介:苏一壹,市场营销、科技品牌评论人;公众微信、搜狐客户端搜索作者名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