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问题描述
某厂镀镍使用的工艺:碱性化学除油一水洗一碱性阳极电解去油一水洗一强酸浸蚀一水洗一电镀亮镍一在自动线上生产。
“暗黑斑点”的特征是:单独的、暗黑、斑点状;其直径较小。
经现场检查发现,缺陷的可能原因是表面在镀镍前有非导体孤立点的污染。为了确定问题产生于自动线的哪道工序,技术人员观察镀镍槽前的镀件,没有发现镀镍前的镀件上有任何黏附物。于是将缺陷的样品镶嵌后,作显微研究,通过镶嵌、浸蚀、放大500倍,照片显示了缺陷表面处的基体金属被严重腐蚀,据此可判定缺陷本身铁锈,是在电镀之前产生的。
原因分析
(1)可能原因:工件铁锈未除尽
处理方法:工件在进入自动线前,对锈蚀严重的工件进行预处理。保证在自动线的镀前处理工艺规范和工艺参数范围内,工件达到“电镀纯”的表面。
(2)可能原因:工件出入碱性化学除油槽,造成二次黏附
分析:工件自碱性化学除油槽出来,通过液面时,黏附了液面漂浮的油污(一般称为二次黏附),虽然大多数黏着的油污被水洗掉,偶尔也会有一些小油污黏附在工件表面,在浸酸中,油污吸收了酸,当第二次阳极电解去油时,镀件表面同吸收了酸的油脂和氧气(在阳极上放出的)接触,立即被氧化成铁锈。在后工序的酸活化和水洗中,因为时间较短,酸液太弱,工件进入镀镍之前,这层重锈未被除去。那么,在镀镍时,生锈部位镀不上,但对于酸性镀液,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局部溶解锈蚀物,在电镀的最后一段时间内,镍有可能趁机在坑底的严重锈蚀过的表面上,而出现“暗黑斑点”。
解决方案题
A.所有油污较重的工件,进行预处理。
B.将阳极电解除油槽分成两个槽,第一槽用阴极电解,第二槽用阳极电解。当吸收了酸的油污在阴极去油时,可以被除去而基体金属不被氧化(由于阴极析氧),那么第二次阳极电解除油时,可以使金属表面达到“电镀纯”的表面。
C.在化学除油槽和电解除油槽上加装油污收集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