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猜数游戏》
(2016-04-24 22:09:27)分类: 总结性资料 |
猜数游戏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教学目标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6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准备。
1、谈话:(1)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手有什么用吗?
(2)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的手不仅有这些用途,它还能做数学游戏呢,你们想和老师做“手指游戏”吗?
2、师生合作游戏:老师用双手各出示1个数字,学生用这两个数字说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结果在5以内)
3、同桌合作玩一玩,看哪组合作得最好。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弱化学习内容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摆一摆。
1、课件出示:5个智慧果。
提问:(1)再添上1个是几个?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2、动手操作:(1)用学具盒中的小圆片,先摆2个,再摆4个,一共有几个?怎样列式?
(2)这些小圆片还可以怎样摆?小朋友自己动手,边摆边记算式,看谁列的加法算式最多。
3、教师巡视,重点辅导个别操作有困难的学生。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5、整理算式:你能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队吗?
(设计意图:从摆圆片到列算式的活动是引导学生经历了直观操作、抽象概括、最终建模的过程。他们在“玩中做”,在“做中思”,既学习了6的组成,有进一步深化了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活动二:猜数游戏。
1、师生合作示范游戏。
(1) 师出示6颗黑色棋子,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3颗。
(2) 质疑:老师捂住了几颗,谁来猜猜呢?
(3) 学生尝试猜测,并说说你是怎样猜到的?
(4) 引导思考:大家已经知道了总共有6颗,看到的有3颗,可以用个什么算式表示捂住的颗数呢?
2、学生活动,同桌互相玩,拿出6个圆片,左边的小朋友捂,右边的小朋友猜,并记录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减法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理解的难点,所以猜数游戏的活动先由教师示范再放手让他们在生生互动中自我教育、感悟、认知新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组织学生交流找到的减法算式。
4、引导学生将减法算式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5、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排列的?
(设计意图:组织并引导学生整理减法算式,是对6的分解与组合的再认识。这次的再认识既是对学生有序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渗透了学法指导,还体现了数学的形式美,也为后续学习减法表做铺垫。)
三、实际应用。(“练一练”1——3题)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出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集体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体会数学价值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都有哪些收获?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2、你如何评价自己今天参与数学活动的表现呢?你的同伴在今天的活动中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内容,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评与互评,学会欣赏他人、悦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