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63
  • 关注人气: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华大学的荒岛

(2015-05-19 15:45:32)
标签:

文化

园林

清华大学

近春园

分类: 古典园林

  在清华大学校园中,有两处著名的古典园林:一处为由工字厅和水木清华构成的景区;另一处为近春园景区,近春园俗称“荒岛”。说起这两处景点,还真是一言难尽。在清代道光朝以前,这两处景点同属于熙春园,而熙春园是“圆明五园”之一。所谓的圆明五园,是指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此三园又被称作圆明三园)、春熙院(位于现在的北京大学校园内)和熙春园。

 

  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熙春园被分为东、西两园。工字厅以西部分(不含工字厅)为近春园,包含工字厅在内的以东部分为清华园。过去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清华园被赐予了五皇子奕誴(读作cóng);近春园则被赐予了四皇子赐奕詝(读作zhù)(即后来的咸丰皇帝),俗称为“四爷园”。但是在几年前,清华大学的苗日新老师在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后提出了崭新的见解。在《熙春园·清华园考——清华园三百年记忆》一书中,他指出:真实的历史是清华园赐予了惇亲王绵恺,近春园赐予了瑞亲王绵忻。《清华园风物志》作者黄延复也认为“四爷”指的是绵忻而非奕詝。换言之,苗日新老师的研究结果是近春园和清华园被赐予了道光皇帝的兄弟而不是儿子。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道光皇帝,即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以圆明园为首的三山五园。所谓的三山,即指香山、万寿山和玉泉山。而五园则分别为香山的静宜园,万寿山的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玉泉山的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在这场劫难中,近春园得以幸免。同治时期曾经拟定重修圆明园,但由于经费不足,所以采取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原本保存完好的近春园被拆毁,木材和石料被运往圆明园,从此近春园彻底沦为“荒岛”。

 

  1913年近春园并入清华学校。在此需要说明一下清华学校和清华大学的关系。清华大学的前身是采用美国归还的部分“庚子赔款”于1911年建立的,起初称作“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第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习惯上称近春园遗址为“荒岛”或“荷塘”,是休闲娱乐和谈恋爱的最佳场所。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这里的景色。

 

  近春园的造园特点直接秉承了圆明园的造园手法,那就是山环水绕的岛式景观。近春园遗址的四周为湖水所包围,从而成为一个岛。在岛上,其北面、东面和西面都筑有土山。实际上,现在还可以看到,整个近春园遗址的南侧和东侧都有土山横亘。因为四周有水,所以近春园与四周景物互相隔离;因为岛上和岛的周围筑有土山,所以从远处看,近春园上的景点则被屏障,这是典型的障景的造园手法。荒岛的西北侧,有一座汉白玉石拱桥与岸边相连。在岛的东南角,则有另一座石板桥(也叫“莲桥”)与岸边相连。

 

  荒岛四周的湖里面生长着荷花、芦苇和水草。每当微风袭来,岸边垂柳飘拂,菰蒲摇曳,让人顿生荒凉之感。

 

http://s16/mw690/0034IuCNgy6SokWuY7Jf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