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阅读(一)
(2018-07-04 16:19:53)
标签:
现代诗 |
分类: 阅读导航 |
斑斓回忆
王嘉希
斑斓回忆,未曾褪色的美好
异乡人彩虹般的微笑,在记忆里招摇
大森林里的秋千,在童年梦中,和着虫鸣布谷叫
橘色余晖,五花山是无垠的田野
让
天空的云挽着阳光的手,撒着欢奔跑
一切,
如昨?
街角的大钟还分秒不差地嘀嗒?那些转进转
出的人,依旧不辞辛劳?
不相识的小猫,还会跑来蹭我的脚?
路边的饮泉,愿意在我口渴的时候出现?
湖畔的天鹅,精灵舞者还肯矜持地曲颈示好,
再蹒跚着靠近我手中的面包?
思念,
依旧!
我还要爬到那棵老榛子树上,拼命的摇,最后
揣在怀里的,还有偷偷的笑,只有它知道。
再不必艳羡冲浪者,而要让看我的人都溅一身
水,为我叫好。
不再害怕迷路,我要跑进狂欢节的队伍,把幸
福延伸到全城人的神经末梢。
我要躺在草地上读书,明了就睡一觉,扯一把
阳光盖在身上;直到风把大喷泉的水,吹在
我脸上,叫我起床。
要寻访林间小木屋的主人,再听一听阿尔卑斯
山号。
不能再错过露天音乐会,欣赏飞扬的乐音搭配
指挥的舞蹈。
选自《诗刊》2007年第11期
【赏析】这是一首以回忆童年生活为题材的诗,开篇即以“斑斓回忆,未曾褪色的美好”引出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诗人先想到村边的大森林,大森林里的异乡人的微笑、荡悠悠的秋千、清脆的布谷鸣声,还有夕阳的余晖、轻柔的云朵,渲染成一幅色彩鲜丽、幽美宁静的山水画。接着,描写街角的大钟、不相识的小猫、路边的饮泉、湖畔的天鹅与“我”的亲近,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美好得婉如一幅温情脉脉的风俗画。结尾一节,以对“我”儿时的几个镜头的特写,既表现了诗人对童年生活再过一回的憧憬,也表现了有童年生活的温存,“我”会自由自在地生活的心境。
【阅读题】
1、“斑斓”是一个形容色彩的词语,修饰“回忆”恰当吗?为什么?
2、如果说第一节诗描绘的内容如一幅风景画,那么,第三节诗描绘的内容像什么呢?请你用一个恰当的比喻。
3、第一节和第三节后各用了两个两字词作为一节,前后对称,呈现出一种整齐美。如果要在第五节诗后也再添上由两个两字词组成的诗节,你会怎么添加?
告别
《告别》
(印度)泰戈尔
1.这首诗通过谁的口吻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
2.这首诗想象丰富,诗中的“我”想象自己变成了哪些形象回来与母亲相伴?
-------------------------------------------------------------------------
3.诗中哪些细节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关心?
-------------------------------------------------------------------------
4.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我要变成一个梦儿,从你眼皮的微缝中,钻到你的睡眠的深处.当你醒来吃惊地四望时,我便如闪耀的萤火似的熠熠(yì)地暗中飞去了.
-------------------------------------------------------------------------
5.文章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tóng)人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
6.在写作手法上,这篇散文与《金色花》有何相同之处?
1.通过孩子的口吻,写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也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所倾注的全部的爱
2.诗中用“我”想象自己变成清风、涟漪、月光、星星、梦儿、笛声……与母亲相伴.
3.变成清风抚摸母亲、变成涟漪吻母亲、当母亲睡觉时“我”唱曲……
4.把“我”比作梦儿,从种种细节中体现了“我”对母亲的爱.
5.虽然孩子远离了自己,但他“在我的瞳仁里”“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表达的是孩子永远也走不出母亲的思念,孩子是母亲的全部。(这句话含义是: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心头肉,时刻牵肠挂肚,同时全诗通过作者的描绘,一个顽皮、可爱的儿童形象活泼地呈现在 面前,给人以感染。 )
6.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如《金色花》中将自己想象成可以自由流动的花儿,《告别》中将孩子想象成清风、涟漪等,更加形象地突出了孩子对母亲无尽的依恋。
2.文章把孩子的生活诗化了,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文章写了孩子在告别的时候要化作清风,化作月光,化作梦,进入妈妈的生活,这种诗意化的想像,为了表达孩子对妈妈难分难舍的情意,对妈妈浓浓的爱.
3.文章最后一句“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现在是子啊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应该怎样理解呢?
答:(1)这种写法是从“对面”写起的方法.孩子要表达对母亲的爱,却写母亲对孩子的爱,从对面写起,使这种爱获得回应,因而倍增爱意.
(2)单从这一句中看,虽然孩子远离了自己,但他“在我的瞳仁里”“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表达的是孩子永远也走不出母样的思念,孩子是母亲的全部.
(3)从结构上看,这句也是对全文的总结:孩子愿化作清风月光和梦,所以孩子存在在母亲的“瞳仁”“身体”和“灵魂”里.
4.体会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一下.
答:文章通过孩子向母亲告别,愿化作“清风”“月光”和“梦”,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所倾注的全部的爱.
江上日出
雷抒雁
在山依山,在水依水
太阳,怎么都能找到一架梯子
这里绿树排成城垛
太阳是淌着露水爬上来的
先在松花江黑龙江汇合的地方
铺展上红布设一方娩床
平展的江面,火烧样热烈
一场庄严的分娩就要展开
这一刻,云为天空擦拭、消毒
显出透亮的湛蓝
瞬间,鸟的乐队息声
一个非凡的场面需要安静
一次鲜艳的分娩随即开始
巨大的花朵彻天彻地怒放
新鲜的生命总是在血里诞生
这一江血水,书写下母体的悲壮
还是那颗太阳,贴着头顶
爬在背上,亲得像我们的子孙一样
所有的花草、树木和吐着舌头的狗
都熟悉它。不死鸟,每天死去又重生
(摘自《新诗三百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生动地描绘了松花江、黑龙江汇合处日出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象的赞美之情。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本诗生动地描写了松花江、黑龙江汇合处日出的壮观景象。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诗人把江上日出比作一场庄严地分娩,新奇别致,形象传神的描绘了江山日出的壮观景象。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太阳、云、鸟等以人的灵性,展现了清晨江上天空“透亮的湛蓝”和江上日出时大自然的静谧、庄严。
(1)在山依山,在水依水/太阳,怎么都能找到一架梯子
(2)不死鸟,每天死去又重生
答:(1)不管是在大山里,还是在江河胡海上,太阳每天都能升起。
答: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