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网络配图《1》

网络配图《2》
【玉镜研究简析】 黄含笑_文
【摘要】在我国现有古玉研究历史上,玉质镜子的出現现一直是个谜。历代文献资料多次提到玉镜,但官方考古文献一直没见实物。本文通过《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一书记载的出土滑石镜文献料,对比民间报刊刊登的其他玉镜来源分析,论述滑石镜之外玉质镜子存在的可能性。
在我国古代玉文化中,玉镜多见于文字记载:玉磨成的镜子。《南齐书·东昏侯纪》:“帝有膂力,能担白虎橦,自制杂色锦伎衣,缀以金花玉镜众宝,逞诸意态。”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六楹
排玉镜,四座敷金钿。”然而玉镜实物并不常见。在200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一书中对汉代玉器出土的报刊、考古报告的记载中,考古挖掘中发现的十次玉(滑石)镜子记录分别如下: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发掘报告》中指出,发现西汉前期玻璃璧2枚、滑石璧8枚、石璧1
枚、滑石镜1面。1965年《考古》第3期刊登湖南
省博物馆《长沙南郊砂子塘汉墓》一文中指出,发现西汉滑石器:璧9枚、璜形饰2枚、环1枚、盘2个、镜2面、樽2个、耳杯1个、印4块、剑珌3个、镡4个、首2个、剑1把、戈2个、戈镦2个、矛1个、矛镦1个、圭1枚、带钩6个、猪2个、鸟2个。1984年《考古》第9期刊登湖南省博物馆《长沙树木岭战国墓阿弥岭西
汉墓》一文指出,发现西汉晚期滑石器:灶1个、井1口、仓1个、鼎2个、磨1个、镜1面。
1984年《湖南考古辑刊·2》刊登湖南省博物馆、怀化地区文物工作队发布的《湖南溆灞马田坪战国西汉
墓发掘报告》一文中指出,发现西汉晩期滑石器:圆壶1把、方壶1把、烛台1个、耳杯2个、盒1个、钵1个、镜1面、“金饼”3块、壁52枚、兽面12 、1986年《考古学报》第1期刊登长沙市文物工作队《长沙西郊桐梓坡汉墓》一文中指出,发现战国末年到西汉玉壁3枚、滑石镜2面、壁6枚、琉璃璧2枚、石饰5个、砚1块。
1986年《湖南考古辑?3》刊登湖南省博物馆《泪罗县东周、秦、西汉、南朝墓发掘报告》一文中指出
在西汉墓中发现滑石壁7枚、镜1面纺轮1个、琉璃壁1枚、琉璃鼻塞1枚。1987年《考古》第5期刊登常德地
区文物工作队、常德县文化馆《湖南常德县清理西汉墓葬》一文中指出发现西汉早期滑石器:镜1面、璧1枚
印2块、玛瑙带钩1个。1988年《中国考古学年
鉴?1986》刊登衡阳市文物工作队《耒阳具城关战国至宋代墓葬》一文中指出发现西汉墓中有滑石曌镜。
1990年《中国考古学年鉴·1989》刊登衡阳县文物管理所衡阳市文物工作队《耒阳县赤石春秋至东汉墓葬》一文中指出发现西汉墓葬有滑石壁、镜。
995年《中国考古学年鉴·1993》刊登湖南省文物研究所常德市文物工作队《常德德山战国、西汉墓群》一文中指出西汉墓发现有玉佩、滑石璧、滑石镜等。
《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全记载截止2000年中国出土玉器、玉器研究资料,包括报刊考古报告、图录、研究论著、日文、西文文献等内容翔实,记录可靠,是研究中国古玉必备的工具书。纵观全书,明文考古挖掘报告记琙玉(滑石)镜是上述十次,且都是在湖南省西汉墓葬中发现的。结合报告中墓葬出土的文物对比来看,上述玉(滑石)镜都是陪葬生活用品、饰品,说明在我国古玉文化中,确实出现有玉(滑石)镜。本身玉镜一词的出现,是以客观存在的实物玉做的镜子为准,王镜的基本功
能是装饰品、陪葬品。在现有玉(滑石)镜出现的年份确认上,十篇报告中都是发现于西汉墓葬中,这说明玉
(滑石)镜出现集中在西汉年代,而在西汉之后墓葬就没发现了,也说明玉(滑石)镜出现的时间短暂,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都在湖南出现,也和西汉时期湖南历史人文、社会风俗影响有关。西汉之前,西汉
之后至2000年邵无玉(滑石)镜的记载,即使《南齐书?东昏侯纪》一文中有记载,也只是说明玉鏡在当时是
极为难得,不是普遍存在的,可惜并没有实物被发现。
在现有其他刊物、国家报纸中介绍玉镜的文章,有《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02月24日第六版)介绍一面在江西上饶所得刻有“汉伏波马”的玉镜。该玉镜的四字,具有阳刚之气,也有阴柔之美。下刀至收刀处,锋芒毕露,一气呵成。刀痕断面呈U形,U形里与背面呈相同的橘皮
纹。“汉伏波马”四字似乎启发于当时规矩禽兽铜镜上“长宜子孙”四字的布局,简洁明快,笔势飞动,既有飞刀击剑的飄逸之感,又有锋利强大的苍劲之风,这是古汉篆体线刻的独特风格。此玉镜面微凸,光素无纹,背中部镂琢一单孔桥钮,钮孔的两头对接凿穿,放大镜下呈蜂腰状,此为汉代玉工琢玉的特征。刀法简练老熟,风格古朴自然。玉镜作者考证玉镜是东汉马皇后之父、伏波将军马援身佩之玉鉴。同时《卷宗》2016年2期《高言护心玉镜简析》一文中介绍了一面战汉玉镜:大钮、内廓八瓣柿蒂纹、中间绳纹,外廓是勾云纹,青玉黑漆。从同期铜镜纹饰来看,该玉镜纹饰接近战汉时期,从玉镜受沁、加工工艺风格来看,也是战汉时期。
从上述这两面玉镜米看,材质是真正玉质,有别于上述十次考古发现的滑石镜。同样,从这两面玉镜来看,还是以陪葬用品为准。据专家考证“汉伏波马”玉镜的“汉伏波马”四字意为:汉表示朝代,即东汉;伏波,为汉代将军的名号;马,表示姓氏,即马援。《后汉书》有传:“马援,东
汉状风茂陵人,字文渊,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任伏波将军,南征立钢柱以表功。”“尝谓宾客日:?丈夫为志,穷且益坚,老当益壮又言:““男儿要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卒于军。”据《后汉书》载,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春,马援军队到达武陵临乡,遇敌而战,首战告捷。夏,进军壶头,因天气炎热,马援染病去世.以马革裹尸
还,含冤葬于京城西。不久冤洗,遗骨迁家族墓地(今陕西兴平某地)。
马援临终时将玉镜赏给下属,期望剿胜利班师。受玉镜的下属为南方人士,解甲归田,老逝后玉镜随主入土。此为有识之士一说。玉镜作者是根据在江西上饶收到这面玉鏡,认为是马援将军赏给下属的,下属是南方人士,后陪葬用的。其实不然,正常情况下不会自已佩戴目己将军名号的佩饰,只能是印鉴。因为将军名号可以变动,可递升,可剥夺,变动性强。唯一的可能就是陪葬用的,死后
以将军名号刻的王镜。为什么不是在家族墓地陕西兴平发现,而是在江西上饶,中间可变化的情況特别多,整
体来说,应该是从墓葬出土后辗转多次到江西上饶的,从上饶民间再次出土,后被发现。以《卷宗》2016年2
期《高古护心玉镜简析。介绍的玉镜受沁来看,也是讲该玉镜可能存在反复出土的情况,该镜黑漆入骨,正面
有白色、黒色两种沁色。白色略浅,应为水沁,同时附有铁锈。以现在观点来看,古玉有铁锈,必为假器,其实不然,因存在反复入葬的问题,所以,传世的玉镜出现的地区,并不定是实际最早埋藏的地区。同样,在现有官方博物馆中也保存有真正的玉质镜子,台湾故宫博物院疲有汉代玉镜一面,背呈吉祥文字。由此可见,玉镜在我国古玉发展历史上确实存在。在西汉墓葬中,湖南地区出现十次滑石玉镜考古发现,虽然滑石不是真正的玉质,但是,汉代滑石制品在当时是作为代替玉材使
用的,即使是代替玉材,也只是有地位、有财富的人陪葬用的。真正的玉材只能使用在皇室王侯族级别中。所
以,真正的玉镜是存在的,而且是非常罕见的。至少,目前国内现有官方考凸山挖掘公布的资料中,没发现真正的玉质镜子,只有传世流通的几面玉镜。
玉镜,中国古玉研究中的迷题,现在有人在研究,希望将来有更多的文物爱好者挖掘玉镜真正的历史渊源,还原玉镜真正的历史面貌,让后人在学习中领略古人玉镜的含义。在此,对汇总《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一书的北大老师给予崇高的敬礼,这本书最初是为了配合赵朝洪老师给北大文博学院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和《文物鉴定和研究》(玉器部分)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对中国古代玉器和玉文化的研究而缟辑的。相关资料收集始于1996年,成书于2003年,这本书的公开发行、为广大读者了解与研究中国古玉器和玉文化提供便利,对中国传统文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亥书中对于滑石镜出土的记载、对比,客观还原同类镜子出现的年代,使后人研究少走夸路,指明了玉镜研究的方向。从玉质镜子的研究可以看出尊重历史,还原本貌,借鉴历史,为未来行,是考古人真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