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晴日木屐1(永井荷风)】陈德文译

(2018-09-07 16:19:50)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34IfZbzy7nroiPueaae

永井荷风自己的宅邸毁于战火,战后他始终过着寄人篱下的流离的独居生活。一九五九年四月三十日黎明前,八十一岁的荷风老人在两年前刚购得的十二坪的小住宅里,在身边无人的情况下,悄然离开了人世。他这孤独的死,于翌日早晨才被前来打扫卫生的老太婆发现。他的遗容似乎还在冷笑那些人们。

将东京市中散步之记事集中起来,题为《晴日木屐》,其缘由在正文的开头已有叙述,故此不再赘述。《晴日木屐》开始写于大正三年夏初,约持续一岁之余,月月连载于《三田文学》之上。这次应米刃堂主人之请,加以改窜,遂成一卷。这里详述起稿的年月,是因为想到,当这本书出版问世的时候,篇中所记市内胜景,定会有不少已遭破坏而无迹可寻了。君不见,木造的今户桥早已变成铁制的吊桥,江户川的河岸也因混凝土加固,再也看不见露草之花了。樱田御门外,还有芝地赤羽桥对面的闲地,如今不正在大兴土木吗?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滩,拙著为变幻的世界立下存照,供后人谈兴的素材,也是一件幸事。

乙卯年 晚秋

荷风小史

1915年

晴日木屐

我身个儿高出常人一截,又经常穿着木屐,拿着蝙蝠伞走路。不管多好的晴天,不穿木屐,不带蝙蝠伞,我就安不下心来。这是因为我对一年到头湿气浓重的东京的天气全然信不过的缘故。易变的不仅限于男儿的心和秋日的天空,还有朝廷的政事。春季赏花时,不是刮风就是下雨。梅雨期不用说了,一入大暑,骤雨会随时沛然而至,很难预测。当然,这多变的天气,意想不到的雨,在往昔的小说中会成为才子佳人永结同好的契缘。在现今的舞台上,到了终场,突然一阵骤雨,于遮人眼目的帷幌中,扮演曲尽其妙的男女偷情的场景,也并非少见。闲话休提,论起木屐的效能,何止可以防备这突然的降雨,天气晴明的冬日,山手一带的红土冰消霜解又算得什么;铺着柏油的银座日本桥大街,虽然胡乱洒上沟水,泥泞满道,也向来用不着吃惊。

我一如既往,穿着木屐,拿着雨伞走路。

市内散步自孩童时起就喜欢。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家暂时由小石川迁往麴町的水田町,当然那时还没有电车,由于我在神田锦町的私立英语学校走读,所以要进入半藏御门,经过吹上御苑后头的老松蓊郁的代官町大街,不一会儿,一边望着二之丸和三之丸高耸的石垣和幽深的护城河;一边渡过竹桥,再沿着平川口御城门对面的御捣屋即今日的文部省走向一桥。这路程不觉得遥远,起初因好奇,走路反而成为乐事。宫内省后门通向兵营的土堤中部,长着一棵大朴树,那时树荫下土堤旁有一口井,不论冬夏,都有一些卖甜酒、大福饼、油炸豆腐饭团和冷饮的小贩,歇下担子等待来往休息的行人。有时,车夫和赶马人多达五六个,围在一道儿休息、吃饭。要是打竹桥方向进来,这御城内代官町大道,对于步行者来说不当回事儿,但对于拉车的人却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这儿正当坡路的中心。东京的地势就是这样,渐次向麴町、四谷方向高上去。在炎热的夏季,我由学校回家的路上,和车夫、赶马人一块儿在井水里绞着手巾擦汗,登上土堤到大朴树荫下乘凉。当时,土堤上已经竖立了“禁止攀登”的牌子,但不管这些,登上去隔着护城河可以远眺街景。如此的登高望远不仅限于这个地方,从外壕的松荫处望牛込小石川的高台,同样可以看到东京中最好的景致。

我从锦町归来,绕到樱田御门,出九段,向各方远眺着走过崭新的街道,这使我感到非常有意思。但是一年过后,当我对途中的光景多少有些厌倦时,我家又迁回了小石川的旧宅。那年夏天开始到两国的游泳场练习游泳,于是便对繁华的下町和大川河两岸的景色十分迷醉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