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谷崎 |
【书评】1.《吉野葛》中津村对母亲的追寻,以及狐哙一章中的“我”对母亲的追寻:“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只是出于对‘未知女性’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2. 年少时的谷崎润一郎十分迷恋、依赖母亲,他在《吉野葛》中这样回忆道:“恐怕可以说,自己恋慕母亲的心情,大概只是出于对…未知女性朦胧的憧憬……自己心中一直描绘的,只是母亲的幻影。自己幼小心中的母亲形象,不是上了年纪的女人,而是永恒美的女性。”由此可见,他把母亲升华成了极具精神美的圣洁高贵的形象,是“美的崇高者”,并且以拥有这样一位母亲为荣。
之一 自天王
我到大和[1]的吉野[2]深处游历,已经是大约二十年前,明治末年或大正初年的事了,当时和现在不同,还是个交通不便的时代,到那样的深山——以现在的说法是到所谓“大和阿尔卑斯”的地方,到底去做什么呢?——这有必要先从缘由说起。读者之中或许有人知道,那地方自古以来,在十津川[3]、北山[4]、川上之庄[5]一带,现在还有关于当地农民称为“南朝[6]大人”或“自天王大人”等南帝[7]后裔的传说。这是自天王——相当于后龟山帝[8]的玄孙,人称北山宫的大人实际住过的地方。这是历史学家也承认的事实,决不只是传说而已。极其概略地来说,普通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上,南朝的元中九年、北朝的明德三年,将军义满[9]之代,曾经有过两统[10]合体的和议,所谓吉野朝就是以这个时期为限,从后醍醐天皇[11]的延元元年起,历五十余年而废绝。后来嘉吉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半夜,有一位称为楠二郎正秀的人推举大觉寺[12]统的亲王万寿寺宫,忽然突袭土御门内里[13],偷出三种神器[14]躲藏于壑山,有这般事实。据说当时,受追兵攻击的亲王自杀身亡,神器中宝剑和神镜虽被取回,但唯有神玺仍留在南朝这边手中,因此楠氏[15]越智氏[16]一族等更奉两位亲王之子举义兵,由伊势到纪井,纪井到大和,逐渐逃到北朝军所到达不了的奥吉野偏僻山区深处,推崇大王子一之宫为自天王,二王子二之宫为征夷大将军,改年号为天靖,在不易被敌军窥知的峡谷之间,拥神玺六十余年之久。然而竟被赤松家的遗臣所欺,二位王子被袭击,大觉寺统终于完全走上了末路,是在长禄元年十二月,因此总计算来,从延元元年到元中九年为五十七年,再到长禄元年为止计六十五年,其实总共达一百二十二年之久,在这期间,总之继承南朝传统的后裔在吉野,与京城方面呈对抗之态势。从远古的祖先开始就一心效忠南朝方面,向来继承偏向南朝传统的吉野居民,说到南朝现在还坚持数到这自天王为止,不是“五十余年,而是继续了百年以上”。他们这般主张也难怪,我过去少年时代也因为爱读《太平记》[17]的机缘,而开始对南朝的秘史深感兴趣,想以这自天王的事迹为核心,试写成历史小说——很早以前就怀有这样的计划。根据收集川上之庄口传的书籍记载,据说南朝遗臣等一时恐惧北朝方面的袭击,而移到现在大台原山麓的入之波,潜往伊势之国边境的大杉谷方面,人迹稀少的深山奥底,迁到名为三之公谷的溪谷,在那里建立王室御殿,神玺则藏匿于某岩窟中。此外,根据《上月记》[18]、《赤松记》[19]等之记载,预先佯称降于南帝的间岛彦太郎[20]以下三十名赤松家的残党,于长禄元年十二月二日,趁大雪之际意外肇事,擅自袭击大河内之自天王御所,又冲进神之谷的将军宫之御所。王自行挥太刀防御,终被叛贼所毙。贼夺下王之首级及神玺逃出,于途中受大雪阻于伯母峰岭间,将天王首级暂埋于雪中度过一夜。然而据说翌晨吉野十八乡之庄司等追踪而来,奋战之中,被埋之御首从雪中喷出血来,立刻被发现而夺回。以上事迹因不同书籍记载虽多少稍有出入,但《南山巡狩录》[21]、《南方纪传》[22]、《樱云记》[23]、《十津川之记》等也都有记载,尤其《上月记》和《赤松记》为当时实战者老后亲自写下之遗记,或由其子孙之手所记录者,应无怀疑余地。根据一书记载,王之年龄方十八岁。又嘉吉之乱[24]时,一度灭亡的赤松家之所以能够再度兴起,即因当时亲弑南朝之二王子,将神玺送返京城的功绩得到报偿之故。到底从吉野的深山到熊野地方一带,由于交通不便,因此长久存在和古老传说及历史有渊源的世家也不足为奇。例如后醍醐天皇行幸时,一时权充居所的穴生之堀氏行馆[25]等,不仅从前建筑物的一部分现在仍保存当时的原样,连子孙现在也还住在该屋里。此外《太平记》大塔宫[26]流落熊野的一段中,所出现的竹原八郎[27]一族——王子曾暂时御驾驻留,和本家女儿之间曾产下王子,这竹原氏子孙也人丁旺盛。此外更古老的时候,在大台原山中有一称为五鬼继[28]的部落,——当地人说那是鬼的子孙,决不和那部落通婚,他们也不想和自己部落以外的人结亲。并自称为役行者[29]之前鬼的后裔。这一切都因是这样的土地特色,因此号称他们拥有服伺过南朝王子们的乡士血统,被称为“筋目者[30]”的世家为数众多,现在柏木附近每年二月五日祭拜“南朝大人”,在将军之宫的御所遗迹,神之谷的金刚寺举行庄严的朝拜仪式。当天数十家“筋目者”被容许穿着附有十六菊御纹章[31]的礼服,可以就座代理知事或郡长等的上位席次。我所得知的这各种资料,难免为一直在构思中的历史小说计划,更增添了热度。南朝、樱花之吉野——深山奥底的秘境——十八岁英姿焕发的自天王——楠二郎正秀——隐藏于岩窟中的神玺——雪中喷血的天王首级——光试着这样排列出来,已经没有比这更绝妙的题材了。总之场景太美了。舞台中有溪流、断崖,有宫殿、茅屋,有春樱、秋枫,这些都可以充分取来活用。而且并非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正史不用说,纪录和古文也完备得没得挑剔的地步,因此作者只要把被赋予的史实适当安排,应该就可以写成有趣的读物了。但,如果能在那之上,稍微施加润色,适度插入口述和传说,有些地方采取特有的点景、鬼之子孙、大峰[32]之修验者[33]、熊野参拜巡礼等记载,创造与王匹配的美丽佳人——大塔宫王子的子孙的公主等也可以,将更有趣吧。有这些材料,为什么过去没有引起稗史小说家的注意,觉得真不可思议。不过据说有马琴[34]所作的《侠客传》这未完成的作品,虽然没读过,但据说是以楠氏的一位女子,姑摩姬这虚构的女子为主的故事,因此可能和自天王的事迹无关。此外,据说德川时代有一两篇关于吉野王的作品,但那到底多少是根据史实则不清楚。总之以世间普遍流传的范围之内,无论是读本、净瑠璃[35]或戏剧,都未能亲眼接触。因此,我想趁着谁都还没沾手之际,自己务必先把那材料处理妥当。然而,这时候,很幸运的是,由于一件出乎意料之外的因缘,而能亲自去到那深山里,听到各种有关当地的地理和风俗。说来就因一高[36]时代的一位姓津村的同学——他本人虽是大阪人,但亲戚住在吉野的国栖,因此我也几次透过津村得到造访该地的方便。以“kuzu”发音的地方,在吉野川沿岸附近有两处。下游地方以“葛”字配音,上游地方则以“国栖”字配音。以和飞鸟净见原天皇[37]——天武天皇有因缘的谣曲著名的是后者。但葛和国栖都不是吉野名产葛粉的产地。葛不知道怎么样,国栖那里,村民多半以造纸为生。而且是以现在都很稀奇的原始方法,将楮树的纤维泡在吉野川的水中,以手抄方式制成纸张。而且据说该村很多人姓“昆布”这样的怪姓,津村的亲戚也姓昆布,且以制纸为业。是村里规模最大的一家。据津村的说法,这昆布氏也是相当古老的世家,应该和南朝遗臣的血统多少拥有关系。我是在造访这家时方才知道写成“入之波”[38]的字要读成“潮之波”,而“三之公”则是“三之子”的意思。此外根据昆布氏的说法,从国栖到入之波,越过五社岭的险峻山路,有六里多的路程,从那里往三之公,到达峡谷口有二里,到最深处,从前自天王居留的地点,超过四里以上。不过也只是听说而已,从国栖一带也绝少有人去到那样上游的地方。只是据顺流而下的竹筏师傅的说法,山谷深处人称八幡平的凹地有烧炭的部落五六个,从那儿再走五十丁到尽头称为隐平的处所,确实有所谓王之御殿的遗迹,也有曾经奉安神玺的岩窟。但从山谷入口起的四里之间,则是完全没有像路的路,全是可怕的断崖绝壁的连续,因此连到大峰修行的山伏(修验者),都无法轻易进入那里。一般柏木一带的人,会前往入之波的河边涌泉泡温泉,再从那里折回来。其实据说如果仔细探察山谷深处的话,可以发现有无数温泉从溪流中喷出,由泷开始即悬挂有几处飞瀑,但知道那绝景的人只有少数樵夫或烧炭者而已。这竹筏师傅的说辞,让我的小说世界感觉更加丰富。本来有利条件已经相当齐备了,现在从溪流中能涌出温泉,这说起来又为写作题材添加一项再理想不过的题材了。但我只是从远处调查能查得到的事情而已,如果那时候没有津村的邀约的话,恐怕也不会真的去到那深山僻地里去。能够收集到那么多的题材,就算不去实地访查,其余也可以凭自己的空想来进行。而且有时那样反而方便,不过津村好意邀约“机会难得要不要来看看”,是那年的十月底,或十一月上旬。津村有事要去拜访上述国栖的亲戚,因此,就算未必能去三之公,但只要能到国栖附近走一趟,看看大致的地势和风俗,一定也有参考价值。不必一定限于南朝的历史,土地总是土地,从中也许可以发现和那不同的材料,足以充作两三篇小说的素材。总之不会白费,何不趁这机会发挥一下职业意识?如今正好秋高气爽,最适合旅行不过了。虽然是以樱花著名的吉野,不过秋天也很不错。——他这样说。那么,开场白未免太长了,因为有这样的关系因此我忽然想出门远行。尤其津村所谓的“职业意识”也推了一把,老实说,其实是以漫无目的的行乐为主的。
[1]日本旧国名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奈良县全境。平安朝迁都以前历代天皇皇居所在地。[2]山川秀丽,自古就以樱花闻名。地势险峻,历代天皇、武士、僧侣至此避难或修行,留下许多古迹。[3]奈良县南部的河,穿越吉野山南流入和歌山县与北山川,合流成为熊野川,注入太平洋。上游称天川,十津川村长久与世隔绝,风俗习惯与他地相异,村民质朴刚健,居于吉野山背之地,尽忠于南朝。[4]奈良县吉野郡上北山村和下北山村。以杉木林业为主。[5]吉野川最上游的村庄。[6]又称吉野朝。日本南北朝时代(1336—1392),除了足利氏所拥立的京都持明院统朝廷称北朝之外,后醍醐天皇于延元元年(1336)十二月,另奉神器离开京都进入吉野建立南朝。到元中九年(1392)十月后龟山天皇回归京都为止的五十七年间,在吉野的正统朝廷称为南朝。[7]南朝天皇。[8]第九十九代天皇。后村上天皇的皇子。南朝诸臣势力衰微,另一方面京都足利义满苦于兵乱渴望和平,迎天皇返京。南北朝对立时代结束。[9]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足利尊氏之孙,足利义诠之子。[10]镰仓时代到南北朝时代,日本一度形成两统迭立现象。指两位天皇和其子孙轮流继承皇位。公元一二五九年,已退位的后嵯峨天皇逼后深草天皇退位,另立自己的第七子为龟山天皇,从此后深草子孙持明院统皇室,和龟山后裔大觉寺统皇室形成对立。镰仓幕府居中调停,决定由两方轮流继任皇位,称两统迭立。[11]后醍醐天皇(1288—1339),第九十六代天皇(在位1318—1339)。后宇多天皇之皇子。[12]位于京都右京区嵯峨大泽町的大觉寺,是真言宗派的大本山。本是嵯峨天皇的离宫。与皇室尤其南朝渊源极深。后嵯峨天皇、龟山天皇、后龟山天皇先后在此出家。[13]桓武天皇于公元七九四年从长冈京迁都至京都,称平安京,直到一八六八年明治维新明治天皇迁都东京为止,日本历代天皇都住在京都御所。历经几次火灾,一三三一年光严天皇将御所内里的土御门东洞院殿定为临时皇居。[14]象征天皇神权的三件神器,即八咫镜、八尺琼曲玉和天丛云剑。[15]河内国(现在大阪府东南部)的豪族,活跃于南北朝时代的南朝武家。本姓橘氏。[16]由孝灵天皇的第三皇子伊予皇子之子越智王子开始的氏族,自古以来在伊予国越智郡拥有势力。子孙以水军活跃于濑户内海。源平之战为源氏一方立过战功。盛名直到明治时代。[17]以南北朝时代为背景的军记物语。述说一三一八年至一三六八年约五十年间的事迹。日本近世文学受《太平记》的影响,诞生了许多军记物语。作为兵法书,也影响了战国武将和历代武士。[18]上月氏是中世播磨守护赤松氏的一族。播磨又称播州,相当于现在兵库县西南部,临濑户内海(包括神户和姬路一带)。当时事迹留下的记载《堀秀世上月满吉连署注进状》俗称《上月记》。上月氏的居城上月城,也是赤松氏代代的居城。[19]赤松氏兴起于播磨国佐用郡赤松村,代代繁衍分出许多支族,称为赤松三十六家。元弘之乱时,赤松则村追随护良亲王举兵,成为播磨的守护。[20]赤松氏众部族之一,间岛氏之主彦太郎,实名雅元。[21]以南朝为中心的编年史。编者大草公弼。叙述从元弘元年(1331年)元弘之乱至元中九年(1392年)南北朝统一为止的事迹。[22]又称《南朝记》。和《樱云记》类似。以南朝为主的史书、军记。[23]南北朝时代南朝盛衰及后南朝的史书、军记。成书于江户时代前期。由于南朝的舞台吉野以樱花著名,故书名樱云。记载文保二年(1318年)二月至长禄三年(1459年)六月长禄之变为止,以南朝为主体的编年史。[24]室町时代嘉吉元年(1441年),播磨国(现兵库县西南部)、备前国(现冈山县东南部)和美作国(现冈山县东北)的守护赤松满佑,暗杀室町幕府第六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教。[25]穴生是吉野村的一个地名,后醍醐天皇潜行吉野时,乡士堀孙太郎信增将自己住宅迎接天皇,暂住数日。后来村上天皇,后龟山天皇都曾住过。为日本重要文化遗产。[26]后醍醐天皇的皇子,大塔宫护良亲王,十一岁时入延历寺,于比叡山的大塔修行,法名尊云,世人尊称他为大塔宫或大塔公。《太平记》中记载护良亲王隐遁于熊野,转往十津川,在竹原八郎、户野兵卫的协助下,以吉野山为据点,和幕府军对峙和激战。[27]南北朝时代的武将,元弘之乱时迎大塔宫护良亲王到自己家住了半年。[28]前鬼与后鬼是服侍役小角(修验道创始者)的夫妻鬼,有五个孩子,称五鬼。名真义、义继、义上、义达、义元。[29]又称役小角。日本修验道的始祖,大和国葛城上郡茅原村人,是飞鸟时代至奈良时代的知名咒术师,被文武天皇所流放。平安时代山岳信仰盛行,朝廷追赠“行者”尊称,之后通称役行者。[30]具有拥护南朝的乡士血统者。[31]十六瓣菊花为日本皇室专用的家徽。[32]从吉野山到大峰山的山岳地带,山峰连绵,古代称为大峰。往大峰的道路是由修验者从熊野开辟的。横跨和歌山、三重、奈良三县的纪伊半岛,山岳地带森林密布。[33]修验道是日本古来山岳信仰受外来佛教影响所形成的宗教,成立于奈良时代,盛行于平安时代。和密教关系深远,也被视为佛教的一派。开祖是役小角(役行者)。修验道的实践者称为修验者或山伏。常在山间徒步、修行。[34]曲亭马琴一七六七年生于日本江户,本名泷泽兴邦,马琴是他许多笔名之一。著作中以《南总里见八犬传》最著名。[35]以三味线伴奏的日本传统说唱艺术。江户时代由近松门左卫门发扬光大。[36]日本一八八六年创立的第一所高等中学,简称一高。是现在的东京大学教养学部(驹场校区)、千叶大学医学部、药学部的前身。又称“旧制一高”。当时聚集全国优秀师资和学生,作育国家栋梁人才。毕业生多半进入东京帝国大学。[37]天武天皇,日本第四十代天皇。舒明天皇第三子。天智天皇的胞弟,曾因皇位继承问题,避难于吉野,与大友皇子(弘文天皇)间发生壬申之乱取得胜利,于飞鸟净御原宫继位。在位期间制定“飞鸟净见原律令”,建立律令体制,加强皇室权力的制度化。[38]川上村的秘境温泉乡,以治神经痛的碳酸涌泉驰名,包围在美丽的吉野杉森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