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肃宁县窝北镇暨窝北四月十八庙溯源初探

(2012-06-02 15:04:01)
标签:

窝北镇

窝北村

四月十八庙会

肃宁县

     

    冀中平原沃野千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窝北古镇正处其央,悠悠千年闻名遐迩.民谣云:三五百里之遥有不知肃宁人而无不晓窝北之士者也.其闻名四方非单是窝北频出仕宦显贵,名流硕彦,而是有历史悠久而仅逊于鄚州天下第一庙的窝北四月十八庙!吾出身望族书香世家,自乾隆间十二世祖允迪公任唐山学训起至今九代为官,且每代均有多人具入仕之功名者!故家藏书籍颇丰,五经四书二十四史及黄老之著等等一应俱全,五十年代初,我正小学看不懂那泱泱巨册,但内中有十四世高僧祖,道光癸卯科举人孔庐公任大名府学训导时,因族中续谱特招回撰序而归家小住时写一册扎记,和十六世我祖父光绪甲午科举人莲池书院教授琴男公时任绥远督统公署总务处长在家丁忧时所写一本丁忧杂记,这两本手写小册半白话,有故事性我既爱看也看得懂,内中记载了窝北镇的历史沿割及四月十八庙会的来由概貌的点滴记述.几而走访窝北耄耋及百零四岁之老者,又查阅明万历,清康熙,乾隆三本县志及献县县志,才贸然一撰仅供商榷.

    正如肃宁县地名志云:岁月不居东逝水,村屯起没几春秋.窝北古镇原属县之九社及64大村之一是无疑的,也曾属献县飞地.何时建村虽无锓梓之载,但口碑颇多,传云:古称乐善乡,有陈黄苏赵四大姓,有解放时漠头修桥曾买走上刻乐善乡之石柱,以此可为佐证.现村内仍有以姓冠名的实地存在,:陈家地;苏家地;黄家坑;赵家坟等.至北宋年间,陈黄苏姓陆续消失而与皇家同姓之赵姓成为望族兴盛一时,只现存于村东北隅30余亩大的赵家坟莹地足以说明当时此族之望.迨元明清朝至今而王李则成为两大望族.据:古镇原址在现址南两里许处,村邻赵家河平虏渠水向东分流入赵家河经窝北村南再流经紫洋口北汇入古唐河.时窝北镇南河上建有一桥名曰南桥,故以南桥为中心逐渐发展为货物聚散的水汗大码头.此地现仍叫南桥.这一带方圆2里地内仍布满砖瓦碎片,此地必是诸多街巷所在之市井.据此,彼时巨商大贾,文人墨客,游侠僧侣必云集于此,足见当时繁华之状貌.赵家桥旁有一王记肉食作坊,此即窝北香肠之起源矣!按地理位置正与乾隆尹氏县志所载;距城东南23里处有南北两付村之说相吻.据诸祖之记述;东汉建安11年为征辽东乌桓运粮草由曹操凿平虏渠,因地形之因,始时水咆哮分流向东而形成巨大漩涡;此漩涡南北各有一村,但不是付村而是埠村,即商埠之意也.后因两埠村分在漩涡南北,随历史衍变成为窝南府和窝北镇..此便是乐善乡演变为窝北镇之由昉也!窝北既成为大商埠其发展必避开河流积水处逐步北延,儒、道、佛教必随其经济基础而发展.寺院道观学馆 必应孕而生.窝北庙宇大多起自宋辽盛于明清,六座庙为;角上的抓山庙,后坑之左的真武庙,之右的刘爷庙,村北城隍庙西街口的土地庙,黄家坑北的,马王庙等,最大要属镇之西南草料场之东的泰山庙,此庙东隔三宅坑与三宅家祠相望,北临民宅西为草料场.南有百米方圆巨坑,以接汛期西南而来之水,再入三宅坑向东入黄家坑注入小井坑东入老母山坑进入通往窝北与李村之间的泄洪沟直去东北洼地.庙前巨坑名曰和尚坑,四周绿树重重相环坑中央有一井名龙泉井,圆形井台高出坑底一丈五尺余,汛期井东只有同样高的小路通向村内.此时观井如龟头自东向西深入水中酷似神龟探海!易经云;风水也.

此庙占地约10,坐北朝南,山门前为砖砌坡路砖铺庙台阔两丈单孔半月形山门琉璃瓦为盖飞檐抖拱下书泰山庙三字.门内地铺甬路,东西两侧各有龟座碑一通,东侧为建庙碑西侧乃重修碑.僧房杂室于后院之侧.院内有前后两殿,均东西山墙中央起脊两出水琉璃瓦为盖飞檐抖拱,只前殿殿门前凸出单脊抖拱琉璃瓦为盖与大殿飞檐上下平行相衬;两檐中间墙壁正中悬挂汉白玉道光御 笔亲书泰山行宫大匾落款为道光26年重修.殿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前殿供碧霞元君塑像后殿供东岳帝连同两旁侍神皆以描金为表,尊尊或庄重或慈祥,或威严形态各异,皆栩栩如生,可惜毁于上世纪40年代拆庙运动,一切已荡然无存.笔者2001年在一农户见过御赐匾残片只行宫及落款道光二十六年字样.事过半年我携相机拍照此片已冻碎被弃,只可惜哉!;东岳帝其源有五,史前知之说已神话无据可依.碧霞宫之碧霞元君却有此人.;乃晋国公主.传为毕万之裔.约公元前240年韩赵魏三分晋国时作为王室成员的毕霞迫于变乱携妹仲及俾女避难逃至齐之乐陵,自此闭门潜心研习道学,以此济世拯民使四民安乐.众人自发在乐陵郊为其建生祠供奉.即现在乐陵市之王母殿乡,后至泰山讲学成正果.迨至宋真宗年间封毕霞为圣帝玉女赐号碧霞元君,民间尊为泰山奶奶在岱岳增建碧霞宫.她既是东岳帝之统兵元帅又是察人间善恶赐福祉于苍生并赐子嗣消万众之灾的女神!卒后同妹及俾女葬于乐陵之郊.即今天的乐陵市王母殿乡三女冢村.

窝北泰山庙香火极盛,四时烧香还愿之人络绎不绝,有游人墨客诗云;香客背雨深拓地,松槐顺风白敬天.其盛况可见一斑!碧霞元君生日为农历四月十八,考证;此说法全国几乎一致.非独篡耳!这天窝北周边十数里村庄如过节一样,烙饼煎鱼炒鸡蛋包粽子上供,以示怀念求其荫泽福佑,千年来已成风俗,这天人们三更造饭四更动身来庙争烧头炉香,善男信女自四面八方涌集窝北,更有三二百里之遥的各地商旅游客来此贸易观光,来自各地的戏曲,歌舞,杂耍,洋片,傀儡,耍猴儿.杂技,,马戏等应有尽有.茶楼酒肆爆满,热闹非凡!民谣云;十八一天庙,喝干全镇井!人山人海至午夜仍散不尽!形成了以拜庙为龙头的聚餐饮,娱乐,旅游,观光,阅人闻景观和物资交流的盛会!年年如此,而年盛一年直延袭至今.2011年在原庙址出土一龟形碑座,人们争相往观使今年庙会更盛往年.                                                                                                                                                                                               北埠斌公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