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解析因落榜而成就青史留名的古人

标签:
张恕老师周易高考落榜命运星座 |
分类: 周易文化 |
易学解析因落榜而成就青史留名的古人
张恕老师
伴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考不上的同学固然痛苦,而最郁闷的,莫过于那些平时学习很好,高考却不幸马失前蹄,没有考出应有成绩的同学们。
正因为每年都有这些同学的存在,高考补习班、复读班在全国各地可谓是雨后春笋,屡禁不止。读了高四、高五的同学很常见,甚至还有复读八年的“范进”们。
也就是说,目前,摆在这些同学面前的选择是:或者复习一年参加明年的高考,或者今年随便上个学校,或者干脆就此离开学校,开始自己的就业生涯。
张恕老师在此想提醒这些同学和家长的是:在大家做出决定之前,不妨结合自己的情况好好想一想,想想自己究竟哪条路更适合自己。
易学的核心就在“变”。这个“变”,几乎可以贯穿人生命运的方方面面。
虽然说,做为学生,要想考得好,必须首先要学得好;但是,并不是学得好,就一定能考得好。人生充满变数,考场也如是。
下面,我们就用明朝历史上几位名人的考运、命运,来实例说一下这个“变数”。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唐伯虎
因“唐伯虎点秋香”而为大家熟知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十六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苏州城;二十九岁南京乡试,又考中第一名解元。但在赴京会试时,却因成绩太过优异而被涉嫌科场舞弊案,不仅没有金榜题名,反而被削除了仕籍。
唐伯虎心灰意冷,反而就此开始了游历名山大川,与诗文书画为伴的一生,并以诗、画、书法而闻名于世。
也许,考中后的唐伯虎,会成为明朝政府的一名官吏;但是,他还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吗?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徐文长
唐伯虎已经是如此牛人了,但在明朝的近三百年历史中,却还排不进明朝三大才子的名次。
而徐渭,却是三大才子之一,你说他得有多牛吧。他在诗文、戏剧、书画等方面都独树一帜,他的诗,被尊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极力推崇;以书画著称的郑板桥,则自称愿做“青藤门下走狗”(徐渭号青藤山人)。而他对明朝历史的贡献,还在于他为抗倭名臣胡宗宪做幕僚,消灭了当时的海盗倭寇;之后又以毕生所学,教出了援朝抗倭名将李如松。
但是,自幼就以才名著称的徐文长,科考路上却屡遭挫折。二十岁了好不容易考中秀才,而乡试则考了八次,也未能中举。
如此有才却偏偏考运不佳,徐文长的命运可谓多舛。但反过来说,考中了的他,在权奸当道的年代,会不会早早地就被上级不容呢?
千古奇人徐霞客
被称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的徐霞客,用自己亲身游历的体会,写就了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一书。
相传,徐霞客是和唐伯虎一起受科场舞弊案的徐经的后代。他们家族受此影响,不再看重仕途。徐霞客仅仅在少年时参加了一次童子试,考试落榜后,就开始博览群书,遍游各地。
明朝的政坛,不会在意少了这么一个放弃考试的人;而中国的地理学界,却因徐霞客而获益很多。
一代名医李时珍
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他的著作《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等,被中医界奉为经典。
而李时珍,也是科考场上的失败者。
李家世代行医,在当地很有名望。但李时珍的父亲还是希望他能读书应考,以便出人头地,改换门庭。但李时珍不喜欢空洞乏味的八股文,虽然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但在之后的九年中,三次考举人均名落孙山。
李时珍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不久就成了名医。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开始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亲尝药材,成就了一代巨著《本草纲目》。
对考试内容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不见得也不愿意学习其他内容,李时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落榜者也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
张恕老师温馨小贴士: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人的一生不可能因为高考成绩就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才是大家应该多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