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说课

分类: 说评课稿 |
感谢各位朋友,各位同仁对陕西省李志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的支持与关注。本期刊登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统计与概率”系列成果,市级教学能手,紫阳县第二小学教师伍旭,成果名称为“《平均数》教说课反思”。敬请各位同仁关注,欢迎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您的参与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擎起小学数学美好的明天。
《平均数》说课
紫阳县紫阳小学 伍 旭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年段的教学要求,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已
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
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
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
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年段的教学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结合学
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
际意义和应用。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能力有限,我设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
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地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
于他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初步形成,并且他们开始有意识的主动的去
探索周围未知的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根据他们的这些特征,我设计了创设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
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流程
(一)
复习引入 复习引入 通过二年级的“平均分”进行复习,进一了解平均分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四个教学环节:1.通过投篮的环节,让学生明白如何求平均每人投几个。一班和二班都一样的,三班不一样的
时候,引出“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出示课本例2的情境,探究当人数不同时利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比较,体现平均数的意义。3.通过最后一个同学的成绩,感受平均数易受某个数的影响,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利用丝带让学生明白平均数的范围。设计意图: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
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初步
感知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平均数的应用 平均数的应用
1.解决平均水深的问题。2.解决不同班级平均身高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自己解决问题,亲身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进一步感知平均数
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切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教学反思
1.首先应该在平时加强自己的专业素质。从汉阴一小的谢松老师执教的《可能性》一课中,我
看到了他精炼而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把握,让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紧凑而富有
灵性。曾丹和陆龙花两位老师执教的两节课,课前都对自己的家乡做了介绍,很快将自己的本土特
色展示给了学生,这是我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没有想到的。教师的语言亲和有感染力,把课堂的重
点交给学生,课堂中的活动组织的井然有序,体现了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