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均数》说课

(2019-11-28 23:02:36)
分类: 说评课稿
感谢各位朋友,各位同仁对陕西省李志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的支持与关注。本期刊登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统计与概率”系列成果,市级教学能手,紫阳县第二小学教师伍旭,成果名称为“《平均数》教说课反思”。敬请各位同仁关注,欢迎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您的参与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擎起小学数学美好的明天。

《平均数》说课
紫阳县紫阳小学 伍 旭

《平均数》说课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年段的教学要求,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已 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 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 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 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年段的教学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结合学 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 际意义和应用。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能力有限,我设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 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地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 于他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初步形成,并且他们开始有意识的主动的去 探索周围未知的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根据他们的这些特征,我设计了创设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 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说教学流程
 一、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 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复习导入、探究新知、 知识应用、全课小结。 
(一) 复习引入 复习引入 通过二年级的“平均分”进行复习,进一了解平均分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四个教学环节:1.通过投篮的环节,让学生明白如何求平均每人投几个。一班和二班都一样的,三班不一样的 时候,引出“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出示课本例2的情境,探究当人数不同时利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比较,体现平均数的意义。3.通过最后一个同学的成绩,感受平均数易受某个数的影响,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利用丝带让学生明白平均数的范围。设计意图: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 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初步 感知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平均数的应用 平均数的应用 1.解决平均水深的问题。2.解决不同班级平均身高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自己解决问题,亲身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进一步感知平均数 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切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四)反馈总结 反馈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 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学反思
        
 安康市第二片区小学数学主题式校本研修课例观摩成果展评活动结束,在本次活动中我承担一 节公开课《平均数》。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其它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观摩了优秀教师何昌斌老师 的示范课《平均数》,聆听了李志老师及其它几位专家关于《统计与概率》的精彩讲座,收获颇丰。首先对比着几位教师的精彩课堂和自己的课堂表现,有很大的感触,感觉自己课堂教学中还有 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1.首先应该在平时加强自己的专业素质。从汉阴一小的谢松老师执教的《可能性》一课中,我 看到了他精炼而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把握,让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紧凑而富有 灵性。曾丹和陆龙花两位老师执教的两节课,课前都对自己的家乡做了介绍,很快将自己的本土特 色展示给了学生,这是我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没有想到的。教师的语言亲和有感染力,把课堂的重 点交给学生,课堂中的活动组织的井然有序,体现了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2.何昌斌老师的《平均数》一课,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平均数的意义”,各个环节紧扣平 均数的含义进行教学,借助情境和图形让学生全员的参与,直观与抽象完美结合,并且让学生充分 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体现了“生本”课堂。而且老师教环节的安排,练习题的设计都体现了本节课 的教学重难点,还有节约用水的情感教育,都是我在设计课程时没有涉及到的,充分体现了老师在 设计课程时的独特用心。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感觉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与其它教师的差距,同时也鞭策自己还要不断的 完善,后期我将会加强自己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以期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3.加强课堂语言的训练,减少课堂“口头语”,在平时的课堂中加强数学语言的精练与准确的训 练,控制语速和节奏,使课堂用语更具有感染力。训练提问的技巧,让课堂通过提问变的深入浅出。
 4.加强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教材的解读和对教法学法的理论学习要更一步加强,再 结合理论让平时的课堂规范教学行为。
 5.还要更深钻教材,通过何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感受到我对教材还没真正的吃透,问题的设计和 选择面还很狭窄,所以以后对教材的深挖也是重要的目标。       6.还是多参加各类活动,一方面向优秀的教师学习,一方面不断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继续改正。成长的道路还很漫长,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我相信任何的困难都阻挡不了一颗向往功的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平均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