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能性》教学案例分析

(2019-07-16 20:38:39)
分类: 教学案例
《可能性》教学案例分析

宁陕县师训教研中心   吴权丽

《可能性》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由于概率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不仅如此,教学中,老师还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本节课学习内容贴近儿童,教学设计体现了“生活——数学——生活”的整体思路,是学生 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 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 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游戏贯穿课堂,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应用拓展新知识,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案例扫描】——生活数学化

教学片段1:游戏导入新课 
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师:我的手中有一枚硬币,猜猜看,在那只手里? 
生1:右手 ,生2:左手 ,生3:两只手都有可能。 
师:现在你认为呢?(展示有没有硬币的那只手) 生:左手。 
师:确定?一定?那如果你看到了左手上的硬币,现在你又有什么想法? 
生:左手有硬币,右手就不可能有。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猜硬币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案例分析】

猜想验证是数学教学重要的思想方法,这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经验要通过运用才能上升到理论知识。本课第二个环节运用抽卡片的活动进行“猜想——验证——感悟”的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建构“可能性”的原始经验,得出猜想,再组织学生进行验证。

【案例扫描】——数学生活化

教学片段2:活动中学习课件出示主题图,联欢会抽签表演节目。 
师:同学们用抽签的方式表演节目,你会抽到什么节目? 师:有哪些可能?(此时由于不知道抽签的内容,因此有多种可能。) 
生1:唱歌  生2:跳舞 生3:朗诵 生4:三种都有可能 
师:是不是你想的那样呢?我们动手抽一抽。活动探究,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出示探究报告单及要求。
要求:1.同桌合作,1猜2说3抽4记录。猜:猜一猜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说:说一说猜测的理由。抽:每次从中抽取一张节目卡片记录:记录时用√记录猜测,用记录结果,完成探究报告单。2.每次抽走的卡片不放入,再从剩下的卡片抽取,直到抽完手中的节目卡片。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巡视中注意发现三组抽取结果不同的 4.汇报。
节目单张数     猜 测            抽取结果
  3张    唱歌 跳舞 朗诵   唱歌 跳舞 朗诵
  2张
  1张
师:3张卡片时,你们的猜测是会抽到什么?(此时有三种可能发生的结果) 
生:唱歌、跳舞、朗诵都可能 
师:有和他们小组想法一样的吗? 
生1:我们和他们想法一样。 
生2:我们也和他们想法一样…… 
师:大家都是这样猜测的吗?举手示意一下
师:都是这样想的,那我们看看大家抽取的结果抽取一组展示抽到的结果。(抽到跳舞) 
师:看结果,我们抽到的是跳舞。抽到跳舞的挥挥手。啊,这么多同学抽到跳舞,那说明了三 种节目一定会抽到跳舞(师露询问的表情) 
生1:我们抽到的是唱歌。 
生2:我们抽到的是朗诵。(把3种不同抽取结果展示出来) 
师:通过验证,发现三张卡片我们抽取的结果都有可能。 
师:接着我们继续来看第一组抽取情况。3张卡片都有可能,第一次抽取了跳舞,剩下2张卡 片,第二次抽取会抽到什么?不可能抽到什么? 
生1:可能唱歌   生2:可能朗诵   生3:都有可能 
生4:不可能抽到跳舞。 
师:为什么? 
生:跳舞已经被抽走了
师:大家认为呢? 
生:剩下的都有可能被抽到,抽走的一定不可能被抽到。 
师:第二次抽走了唱歌。猜猜第三次会抽到什么?生:朗诵 
师:确定?一定? 
生:确定。 
师:为什么? 
生:只剩下一张,而且只剩下的是朗诵,所以一定会抽到朗诵。 
师:那不可能抽到什么? 
生1:跳舞、唱歌    生2:跳舞、唱歌已近抽走了,所以不可能抽到跳舞、唱歌。 
师:确实,当有几种的情况下,我们不确定,都有可能,当只剩下一张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能确定会抽到什么。

【案例分析】

本环节首先创设“联欢会上抽签”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感知有些事件发生是不确定的,接着让学生亲自参与“抽节目”的活动,逐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 通过对研究报告的分析,学会用“不可能”“一定”和“可能”来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并能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 

【案例扫描】——生活数学化

教学片段3:活动贯穿始终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用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可能性”,建立确定与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 
师:刚刚我们玩了抽卡片的游戏,接下来摸球游戏又和大家见面了。(出示摸球规则,摸到黄球的为中奖;抽学生上台抽奖,展示抽取结果,全是红球) 师:看到他们手中球的颜色,你有什么想法? 
生1:盒子里全是红球。生2:盒子里可能红球最多。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1:因为他们摸到的都是红球,如果盒子里只放红球,他们摸到的一定都是红球。 
生2:也可能红球有很多,其它颜色少,所以他们刚好全摸得是红球。师:那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想法正确吗?(取出盒子里所有球。) 
师:哦,这个盒子了确实全放了红球,所以摸到的一定是红球。(把取出球全放回去) 
师:那同学们再看看,如果里面红球有20个、100个等,里面有一个黄球,会出现他们刚刚抽取的结果吗? 
生:会。因为红球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大。 
师:那说明同学们刚刚的猜测正确吗? 
师:这次没摸到奖,那这个盒子里会不会有呢? 
生:可能有,可能没有 
师:心动不如行动,摸摸看(抽生上板摸奖,展示学生在盒子里摸出的有红、黄、粉红、绿、 白各色球) 师:看着他们手中球的颜色,你认为盒子里至少可能有几种球? 
生:5种。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我通过他们手中已近摸到的5种颜色确定,盒子里至少有5种颜色的球。 
游戏升华:(根据要求,设计放球方式) 
(1)摸到的一定是红球。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以为要求摸到的一定是红球,所以盒子里只能放红球。 
(2)摸到的不可能是黄球。 
师:不同的放法,可是相同的做法是什么? 
生:要求不可能是黄球,所以都没有放黄球。 
(3)摸到的可能是绿球。(方法同2) 组织学生小组比赛抽奖这个活动,丰富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使学生在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最后拓展练习时,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动手设计放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逐步丰富起对可能性的体验,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这些新的教学理念。

【案例分析】

这两环节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没有老师的限制, 自主学习活动,一切都由学生做主。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汇报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反思上,让学生通过 摸球、自己放球活动,深深地感受可能性。

【反思与收获】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预设生成中,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等方面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如叶澜教授所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又得到了发展。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 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质量。《可能性》教学案例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