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用“问题串”,凸显过程,渗透优化——《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

(2019-07-13 13:06:13)
分类: 教学案例

巧用“问题串”,凸显过程,渗透优化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

滨区汉滨小学       张丹   

【案例背景】
 《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 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同时在“教学建议”中又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 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 学活动中。”“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过程去学数学、做数学、 理解数学的机会;为发展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 心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学生自主参与、全程参与,了解数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积累活动经验 创设了有利条件。同时,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探索创造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综合与实践”在数学课程建设和学生能力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师 意识的差异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依然面临众多 困惑与难题。现在我将以吴仁平老师执教的《烙饼问题》一课的实际教学案例,谈谈我的一点粗浅 的分析,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巧用“问题串”,凸显过程,渗透优化——《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

【案例扫描】
 片段一:建立烙2张饼的最优模型,探究双数张饼的最优烙法。师:假如烙一张饼该怎么烙,需要多少时间?生(边演示边回答):先烙饼1的正面,再烙饼1的反面,总共烙两次,需要6分钟。师:如果现在烙两张饼该怎么烙,需要多少时间?生(边演示边回答):两张饼一起烙,先烙饼1、饼2的正面,三分钟后,再烙饼1、饼2的反 面,烙了两次,总共6分钟。师:为什么烙1张饼和2张饼的时间是相同的?生:烙2张饼的时候,2张饼是一起放在锅里烙的。师:就如这位同学说的,烙2张饼时,锅里同时烙2张饼,需要烙2次,因此烙2张饼的时间跟 烙1张饼的时间相同,都是6分钟。(板书:同时烙)
 师:有了刚才烙2张饼的经验,那烙4张饼需要多长时间呢?6张8张饼呢?(出示表格小结, 总结出双数张饼的规律) 
【案例分析】 数学教学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老师根据学生的认 知水平,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化繁为简解决数学问题,为后续探讨烙 3张饼的方法奠定基础。片段二:建立烙3张饼的最优模型,探究单数张饼的最优烙法。师:猜一猜烙3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同学们先静静地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一起借助圆饼 模型摆一摆。师: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有的小组说要用12分种,有的小组说要用9 分钟) 老师挑选了两个小组分别汇报,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圆饼模型在黑板演示,同时呈现记录表。学生通过对比得出3张饼的最优烙法:三个饼正反面交替着烙,保证锅里同时有两张饼就可以 得出一种最省时间的烙法。师:那烙5张、7张、9张饼最少要用多长时间呢?(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最优方案,并记 录在表格中) 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发现烙饼是单数张时,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按最优化的方法烙。同时老师 还提醒同学1张饼的除外,最后得出烙饼的张数和所用时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 小学生对新鲜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因此在探讨 烙3张饼的过程不断让学生自己动手烙一烙,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既调动气氛,同时又能借助烙 圆片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一环节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拓展,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片段三:练习巩固,提升应用 师:出示如果有16张饼,怎样烙最节省时间?需要几分钟?生: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很快得出需要48分钟。老师紧接着出示如果是23张饼呢?需要几分钟?生:需要69分钟。老师又设计平底锅煎鱼的题:每次只能放两条鱼,煎一条需要2分钟(正反各需要1分钟),那么煎7条鱼至少需要几分钟? 
【案例分析】 练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再次引发学生思考,看来生活中不只是有烙饼问题,将学到的数学 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案例思考】
 由吴仁平老师执教的“烙饼问题”设计几经修改,最终呈现出了较好的效果,教学严谨扎实, 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原来“烙饼”中隐藏着这么大的学问。学生经历了“感悟思想—提炼思想—明 晰方法”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也让我也引发了一系列思考:
 一、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凸显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关键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有所经历 和感悟,并在这一过程中抓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在“烙饼问题”中,有意识地在学生操作 中渗透优化思想,每个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比较中选择,尤其注重节省时间的关键是“锅 里始终烙2张饼”,从而再次凸显优化有方法,要充分利用资源(即锅的空间)。
 二、利用问题串,自主探究,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串是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情况设计的一系列的问题,利用问题串,可 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学习体系。本节课,吴老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串”:1.三张饼怎样烙最节省时间?2.使用最佳方案时,与别的方法有什么不同?3.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当选择最优化方案时,烙饼的张数与所用时间有什么关系?这一系列的问题串不仅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点与难点,还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探究欲望,实现数 学有效教学的目的。建立烙3张饼的最优模型后,学生自主探究5张、7张饼的最优模型,从而发现 单数张饼的规律。这个过程中,烙2张、3张饼的最优模型对后面的探究始终起着指引作用,学生 借助这一旧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起点和方向,最后发现无论烙多少张饼,都可以将当前新的、复杂 的问题向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的旧问题及简单问题转化,学生在一次次的展示中感悟优化思想的美妙。 
 三、关注反思,明晰数学思想方法 反思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即是对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感受的思考,也是对自己经历、体 验过事件的再认识和深度理解。在“烙饼问题”中,老师除了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还注意经历之 后及时反思小结,促使学生对优化思想有一个更全面的整体思考,对优化思想获得更清晰的认识, 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价值。
巧用“问题串”,凸显过程,渗透优化——《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