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落实——以六年级上册的《节约用水》为例

分类: 教学论文 |
例谈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落实
——以六年级上册的《节约用水》为例
安康市第二小学
高蓓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在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因此,教师须改变原有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使综合实践课程得到有效的落实。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节约用水》,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量的计量、简单统计及比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编排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实际状况是:我们的学生所了解到的是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即使浪费一些也无关紧要。而水资源普遍短缺的严酷的国情现实,从现行教材中反映的却很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孩子们有玩水、浪费水的现象。他们的节水意识都比较薄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收集资料、整理交流和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活动设计为三大板块:
一、课前准备,实践自学
1.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一个水龙头在一分钟时间内的滴水量。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如何测量,如何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2.调查家庭中水龙头总数以及存在滴水现象的水龙头数量。调查浪费水的现象,为课内活动提供充分的素材。这样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为教学难点得到顺利突破奠定基础。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3.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水资源有进一步的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已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中自学,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初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于水资源的现状,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有了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的认识。
二、课堂教学,综合研学

2.学生计算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升水?(如果1立方米的水约重1吨)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吨水?(2.628立方米的水约重2.628吨)要求学生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约为3吨。为了避免数字化,也为了学生能直观的形象的理解,在这我引导学生在教室里以3米的墙高为长,然后以1米为宽,1米为高,在教室丈量出一个长3米。宽1米,高1米的长方体,其体积就是3立方米,这样避免了数字化,也为了学生能直观的形象的理解3立方米是多少,更形象直观的感受容积,再把计算的水量与教室比较,由于学生身处教室之中,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直观的理解了。
3.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调查、计算。学生在课前调查了我们学校有48个水龙头,每天有4到5个水龙头有漏水现象,假设每天有4个水龙头漏水,让学生计算一下一年我们学校浪费多少吨水,相当于多少个我们的教室。然后将范围继续扩大,计算全国30万所学校一年水龙头浪费水的情况。
4.老师提出“一滴水究竟有多大的用处?你准备怎样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自主探索,通过说一说、看一看、议一议、猜一猜、算一算,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参考部分数据,借助计算器算出一些惊人的数据后,学生不仅从“积少成多、滴水成河”的道理中体会了一滴水的重要性,明白了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同时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整个探索过程把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有机地融合,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在此基础上学生汇报搜集的有关地球及我国水资源现状相关的资料与数据,在学生搜集的数据中,学生又将对水资源的认识,上升到更大的领域,学生意识到保护水资源不单单是节约用水,还有制止水污染,减少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使命。同时,让学生感知数学数据的魅力和数学数据的说服力。具体的数字,形象的对比,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彻底改变从前觉得浪费一滴水一点水不重要的观念。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亲身经历整个学习过程,在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计算出生活中水的浪费,增强节水意识。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等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思想上有了认识,还要引导学生把想法落实到行动,所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交流“我们能为节水做些什么”,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为自己的家庭制定节水措施,计算一年能节约多少吨水。再集体交流,我们一个班一年能节约多少吨水。教师适时展示收集到的与学生不同的新的节水资料与技术。这样不仅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对学生的认识又是一次提升。接下来认识、理解我国的节水标志,在节水标志下设计一句宣传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业则是让学生用课堂上得出的数据,对全校师生写一份节水倡议书,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节水的行列中来,由个体的节水意识拓展到群体。这样,数学实践活动与思想品德教育和语文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实现知识、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
三、课后延伸,再进生活
从上述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综合与实践活动”要突出“综合”,这种综合不仅表现为数学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综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综合;还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的各种能力、各种方法、各种工具的综合。“综合与实践活动”要突出“过程”。它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因此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置,体现了数学学科教育的进步。它对于数学学科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综合与实践有助于发展学生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全面理解;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教师的发展;有助于课程的建设。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一门新的课程。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做好落实,才能使实践活动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领悟新课标的实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后一篇:登滕王阁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