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名师的思考——李老师(安康市小学数学教研员)

(2019-05-19 10:05:25)
分类: 研修日志

我对名师的思考

安康教学研究室  李  志   2019.4.8

                                         

淡泊名利,坚持真理,追求卓越,敬业务实

一、名师之名在于淡泊名利,坚持真理,追求卓越,敬业务实

古代先贤名师孔子,一生弟子无数,“高徒”云集。孔子在讲学之初没有开博立说,也不是以出名为目的,现在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思想还是他的学生们记录传承。教书育人楷模于漪,几十年如一日,言传身教,将平时所学毫无保留的传给下一代并影响了一代代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当代名师魏书生、怀揣教育梦想,用思考之力引领教改之实,身体力行践行教育的真谛;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名师不胜枚举,但纵观这些名师,淡泊名利、坚持真理、追求卓越、敬业务实是他们的共同的特征。名师所折射出来的思想,是一种去除功利、积极上进的思想,能净化人心灵,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先贤们流传至今的教育思想,在古代往往是用行动体现,靠口耳相传。无不流淌着他们对教育人的执着情怀,对仁人志士克难奋进的欢欣鼓舞,对莘莘学子一步步实现远大抱负的深深眷念。当代教育家们,无不为今日之祖国的教育大好局面而倾其全力,尽其所有;他们魂牵梦绕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心心念念革命老区的教育发展,呕心沥血为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出谋划策;他们兢兢业业做导师,设身处地做表率,身体力行做示范。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使这些教育思想传播的更快更广,影响力将更大。我们深深为他们这种精神所鼓舞,思想所折服,在他们的殷切注视和温暖关怀下,我们青年教师也会更快速的成长。

今天,我们面临中国教育全面改革的大教育背景,今日之教育,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行动并不缺乏,我们所缺乏的是能够持续引领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者。名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而真正像朱熹、于漪、魏书生等这样能够引领一个时代的名师则更是少之又少。

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业负担无疑是比较重的,不分春秋与冬夏,这个学段的学生和家长会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苦学。而目的则是把分数差距拉大,再拉大。学生和家长关注的最多的是孩子的名次变化,而忽略了孩子学习能力的改变和影响成绩变化的过程和方法,直到最后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就会为孩子的学习画上一个句号。在老百姓的眼中,孩子的成绩出众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考高分的孩子的爸爸才是好爸爸,妈妈才是好妈妈;学校成为好学校,而老师也会跟着成为好老师。

在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缺乏持续的学习能力和方法,高考成绩的压力一旦消失,孩子的学习就会暂告一个段落。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唯目的论缺少了一种豁达,将来走进社会就难以有更大的发展;因为,从小就为了标准的答案没有听到他们内心独特的想法。童年也没有真正体会过几次自由和潇洒,他们走出家乡,走进高楼大厦。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将来到底能干啥?一颗红星在闪耀,一种思想不变化,人生的路最关键的就是这最后的一下。没有它,精彩将不复存在,幸福将不再融化,静待花不开,大海也无奈。追根溯源,其实就是教育的失败,因为不明确,学习是为什么?学生似乎只为高考而生,只为高考而学,高考才是硬道理,高考才是孩子的亲妈亲爸。

大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小到修心养性提升自己,如今学生缺少的正是这种境界。

学生其实没有错,只因高考竞争太残酷。棒朝哪儿指,就朝那里跑。985、211,学生做梦都在挑。奈何分数实在高,有心报考也徒劳,因此高考过后,毕竟只有少数学子,她在丛中笑。回望高考,年年六月历在目,不悲歌,人生能有几何便几何。况如今,人人均可上大学。一个人走在乡间的小道上,不免神清气爽,歌声嘹亮。

这段调侃似的文字,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当下学生的心声。其实,学生成长的心路历程,正在被社会所忽略;学生的纠结,正是教育的死结。如今,学生累,教师累响彻整条街。政府三令五申不许补课,剧场效应从未停歇,现在又将所有开设的学科与能力检测,一股脑儿进入中、高考成绩的序列。我知识不够全面,无法解释和深度解读到底应该如何才能解开中国教育的死结。

而作为教师,压力之大唯有行业内方能明白。而要想成为名师,压力之大,就更加不言而喻了。个人觉得,名师之精神,首先是能够扛得住压力。在教学岗位之名师要能有抗高考之压力,在教研岗位之名师要能够抗上课之压力。按此而推知,就是既做教研员,有做名师之名师日子要好过一些,起码是压力要小一些,但是也会有人调侃说,你厉害,你长期到我们学校来试试,给你两个“火箭班”,看你还能否做“空中飞人”。

我们必须承认,我开头所谈到的名师之名是去功利化的,只一心一意做学问,一心一意爱学生的真名师。而不要前呼后拥摆POS,心心念念成名师的假名师。因此,我心中的名师是淡泊名利,坚持真理,追求卓越,敬业务实的人民教师。

 我对名师的思考——李老师(安康市小学数学教研员)


以心换心,以人育人

二、名师之名在于以心换心,以人育人

1.名师是一种素养,是一种不用多言语,不用贴标签,不用配标志的专业技能素养和健全人格素养。这种素养更多的表现在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心智开阔的可控范围;专业的熟练程度越接近尖端越好,心智的可控范围越宽广越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名师能够把专业技能转化为一种效应,那就是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及周围教师争相模仿的示范引领效应。用真心做教育,用一颗心去唤醒另一颗心;用热心做引领,用一颗心去点化另一颗心。从事工、农、商、学、兵的各个行业,只要在自己耕耘的某一知识领域里有所建树、有所作为、有所贡献,都可以视为名师的优品系列,当然教育行业自然要言教师。

2.体现在教师身上是不仅能够上课,做学问,还能够帮助学生开启智慧,排忧解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快乐的生活在课堂上,还能够永远的回忆起自己美好的童年。一位有素养的教师不与学生计较分数地得失,而在乎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品行。学生学习轻松,掌握学习的方法,享受学习的过程,明确学习的目的,知晓学习的内容,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商有发展,智商有提高。考试成绩好,考核能达标。这些育人目标看似有些理想化,但真正的名师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李镇西、李希贵、窦桂梅、吴正宪、于永正、贾志敏等老前辈都是把生命与课堂、生活与教育、生本文本人本融为一体的集大成者。从他们的身上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作为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更多承载的是传承与担当。他们的课堂上,重视的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是学生懂得了什么;不是学生学会了什么,而是学生会学了什么。今日之教诲,不仅仅解决今日之事;今日之教诲重在开悟明日之曙光。让课堂上的每一个生命体都有无限的能量迸发,都有无尽的智慧受到启迪。让教者有价,让学者无价。每一个懵懂的学生实现从未知到有知的转化。一位有素养的教师,始终做到以心换心,以人育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会建立心灵驿站,大事切磋,小事商量。班里班外师生互学,教育路上共同成长。

我们听到名师之词,便心声膜拜之意,见到名师之颜,顿生仰止之色。然而,我们却很少思考,教师和名师之间的差别会在哪里?我想,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是影响力不同,名师的影响会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等人当属此类;二是影响的时间和空间不同,我省目前所推行的三级三类教师骨干体系建设,产生了一部分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名师,这些名师在省域内都会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的教育主张和做法都会影响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最终会引领区域内大多数教师和这些名师共同前行,为我省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我对名师的思考——李老师(安康市小学数学教研员)

我对名师的思考——李老师(安康市小学数学教研员)

 

传承思想,塑造精神,传播文化

三、名师之名在于传承思想,塑造精神,传播文化

1.名师传承教育思想。名师是一种教育思想。但凡大师级名师都有让人难忘的精神力量和教育风范。回顾历朝历代大师能留下的唯有思想,能传承的唯有精神。一种励志,博学,忘我,笃行的精神。这种精神不向困难退缩,不向学问低头,不唯书,不为上,只为学。其文化范围影响之广,长度之宽,力度之深,为后人所倾倒,所折服。可喜的是这种精神,今天没有走,还依然留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这种具有名师精神的人,为我们引路,为我们加油。名师不是忘记自己的存在,而是忘记为学生所付出的一切;受名师教导过的学生万万千,学生再做教师的学生千千万;若都能够秉持这种忘我的精神,真正把做过的科研记住,把积累的教学经验传承,把自己的贡献忘记者,乃盖世之名师也。

2.名师传承教育精神。名师传承文化,积淀到一定程度名师成为名家。把名利看淡,把精神留存,把文化传承。名师传承的是文化,传播的是思想,传递的是境界。唯有志存高远,才有方兴未艾;唯有淡泊名利,方有德才双收。走到今天,很是有些遗憾,都是同路人,走着,走着就远了;聚着,聚着就散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要善于从自身的灵魂深处找原因,从身边的同仁找优点。并能够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吸取精华为我所养。这样学到的不仅是做人与处事,更能够学到文化与传承。

3.名师传承文化。名师传承的是一种文化,名师更传承的是一种精神。文化是根,精神是魂。根魂相间,方为人生。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名师光鲜亮丽的外表,没有透过名师看其背后的故事。每一位名师的成长史,都是一部流汗史。他们一定饱尝了教育人生的多少酸甜苦辣咸。听省二批名师汇报时,我最大的收获是他们把名师成长的过程进行了总结与提炼,把他们的教育思考与主张进行梳理与概括,把团队共同进步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的进行分享与交流。让我们不仅知道了,今后将怎样做,更使我们明确了,今后如何才能将研修工作做好。他们不仅教授给我们做的方法,更展示了他们做的过程;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报告图片仍历历在目浮现于眼前,一幕幕名师高端论坛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篇篇高质量的论文成果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一项项重大科研课题成果一一呈现。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在带领团队时的不易,更从他们一点一滴的工作中学会了感动自己。他们精心带领团队,不受地域的局限,不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把最美的微笑留给团队成员及所有参研,参训的收益者,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包配送到最需要帮扶的学校。一个人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又辐射、影响一方人。他们付出的并不能用物质来衡量,他们贡献的也无法用语言来宣讲。山还是那座山,外形没有变,唯有草木增添,枝繁叶茂,万水千山发新苗。学校还是原来的学校,万人雷动齐出操,书声琅琅彻云霄,百年传承添年少。名师撼不动,精品课堂出法宝,学生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教育思想更骄傲,一句句金典语录,仍在我们耳边萦绕,数学教师有妙招,年年体验新高考;语文大师更精妙,带领学生诗词歌赋全写到。学前教育不逊色,阮侠身如风,一面旗帜秦岭山中高高飘。

现代史上大师之大,有风起云涌之变化,受时代的局限,为民族的危亡而挣扎。忆往昔,西南联大,上海交大,哪里无战争,哪里就是教育最好的家。朱自清、陈寅恪、闻一多、华罗庚、冯友兰、钱钟书、钱穆……这些名字看着都让人兴奋不已。

回顾历史,我们生在这样的好时代里,唯有为教育之尽心尽力者,方有资格品尝前人传承到今日的教育文化盛宴。处在这个伟大又令国人兴奋不已的时代。我们更应珍惜光阴,把每一滴汗水都播洒在肥沃的田土里,让这里的庄家长得更旺,更壮。

一年的培养期,时间转瞬即逝。我们唯有妥善安排时间,合理利用时间,通过不断学习老一辈教育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情怀,把教育视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把教育研究视为与自己生命等价的事情,勇往直前,永不回头,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深感自己距离名师的境界还相差甚远,距离名师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也想成为名师中的一员。因为名师之名在于发展,名师之名在于进步,名师之名在于创造。纵观国内外之名师者,无一例外是脚踏实地,始终如一,勤奋耕耘,默默做学问几十年,最后完成人生的蜕变——从教师到名师的转变。这种转变不是政策规定,也不是政府行为,而是一种自觉的身体力行。干、学、思、悟、道。经历了苦干、实干、巧干的经历后,把自己干的历程,干的成绩,干的心得体会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与总结。一本被称之为名师的教科书就写出来了。后人,不仅可以从中读到方法论,更能从中学到世界观。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方法论,豁达的世界观,他干什么事情都会信心满满,精神抖擞。干什么事情都会出色,圆满,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天,我们处入名师培养期,目标明确,任务清楚。我们将谨记各级领导的教诲,专家的指点和前辈们的嘱托,不负同仁的鼓励与信任,通过一年来与团队研修成员的共同努力,携手并进,力争顺利通过省厅的考核,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最后,以一首小诗,送给与我们一起同行的朋友。

 

与名师书

不为名师累,育人写春秋。艰辛前行路,汗水伴歌流。名师目标在,春播秋必收。只顾朝前走,何须频回头。

我对名师的思考——李老师(安康市小学数学教研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