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策略——汉滨区培新小学范莉

(2019-05-18 22:45:14)
分类: 教学论文

前言

教师在自我专业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诸多问题和疑惑,要想成长,势必要跨越这些障碍。如何跨越,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直接面对的问题。李  志数学工作室研修团队为每一位成员量身定制了多个活动主题和活动行事历。两年来分别围绕“ 概念课”“计算课”“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有效评价”等多个领域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体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截止目前在全市9县2区和3个市直小学集中开展主题研修活动7次,参与研修教师近2600人。团队成员在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8篇,交流成果25篇,执教公开课28节,初步实现了阶段性研修目标。现将部分团队成员阶段性成果集萃编辑成集,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本期成果选编自李  志数学工作室研修团队成员范莉撰写的《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策略》,本文发表于《陕西教育》2018年第7-8期。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策略

汉滨区培新小学   范莉  2019.3.10

摘要:“图形的认识”是“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一维的“线的认识”、二维的“平面图形的认识”和三维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认识”是对静态空间图形性质的认识,是进一步学习“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的基础。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形成几何直观。改进当前的图形的认识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认知图形,在探索中建构特征,在活动中发展观念。

关键词:图形的认识   教学策略

“图形的认识”属于形概念教学,它是“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内容,通过“图形的认识”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图形的本质特征及分类,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思考,提升他们的空间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图形的认识”的教学主要研究与实际生活中精密联系的几何图形,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概括、推理等探索常见图形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转化等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欣赏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体会图形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存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认识谈谈在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的具体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策略——汉滨区培新小学范莉

一、借助情境,在理解中把握数学概念本质

在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入数学概念。这样,能够很好地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概念的原型。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对于圆的概念的建立,关键是要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悟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了小球随手一甩可以创作出一个圆,体育老师在操场上快速画圆两个情境,同时对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些物体绕一点旋转起来就恰好形成圆了呢?接着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引出了数学常用工具圆规并进行尝试画圆,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上进行尝试,对比分析,感悟不同情境的共同点。在对比情境分析中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学生发现共同的关键属性即都有一个中心点和固定的长度。充分感知圆的本质特征从而感悟到圆的概念的形成。圆,一中同长也!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策略——汉滨区培新小学范莉

二、借助动手操作,运用多种方法表征理解图形的特征

在认识图形和图形的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必然从事多种活动,这是小学图形的认识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因而在实施这部分的教学策略时要特别注意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表征图形的本质特征,让他们在多种方式的表征中认识图形。如:“长方体的认识”,那么这节课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的表征方式来理解长方体的特征,策略设计如下:

叠加,(出示一张长方形白纸)师:一张白纸可以看做一个长方形吗?那么50张、100张、200张…,同样大小的白纸重叠起来,还可以看做长方形吗?…同样大小的白纸叠在一起,就不能忽视他的厚度,不能将他看做长方形,而要看做长方体了…此环节巧妙地完成了有“面”到“体”的过渡,增强了直观性和活动性,学生的空间观念从平面扩展到立体。

切一切,把一个土豆切一刀就切出一个面,再切一刀,又是一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再切一刀,现在三个面,三条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此环节是学生清晰的感知了长方体的面、棱、点。

搭一搭,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小组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有的小组给12根小棒、有的13根、有的11根小棒,有的小组搭成了长方体框架,有的小组没有搭成,学生在反思原因的过程中了解了长方体有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

看一看,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搭的长方体框架,发现面、棱的特点,六个面中相对的面完全相等、12条棱中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拆一拆,将长方体框架拆一拆,最少剩几根小棒,还可以想象出长方体框架原来的样子,让学生想象出最少剩一组长、宽、高就能看出原来的样子,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运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一步步的深入理解了长方体的特征,教师教的容易,学生学的轻松。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策略——汉滨区培新小学范莉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策略——汉滨区培新小学范莉

三、借用几何直观,在动态想象中感悟图形的转化。

我国数学家张奠宙教授认为:直观几何最根本的获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用平面来描述立体,空间图形平面化,通过平面想象空间物体。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将静态和动态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去认识图形及特征。如果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出发,借助多媒体演示或学生的想象,可以静态与动态结合起来,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想象几何图形的变化,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我们在学习圆柱的知识时,我们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演示长方形的旋转,学生们清晰地看到了圆柱体的形成,长方形就是二维图形,圆柱就是三维图形,这样的演示,学生清楚知道了长方形转化为圆柱。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如圆锥等等。我们通过面动成体,静态转化成动态,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们同样也可以知道二维图形以及三维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的特征。

总之,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了解图形的来源和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归纳、概括等方式认识图形的性质,同时深刻把握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策略的要求,综合运用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课堂教学,打造智慧的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策略——汉滨区培新小学范莉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策略——汉滨区培新小学范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