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叙事诗的赏析方法

(2012-12-20 16:16:19)
标签:

杂谈

浅谈叙事诗的赏析方法

                                   西周中学   韩永昌

 

 

叙事诗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初期叙事诗就是中国古代民间叙事诗,以叙述历史或当代的事件为内容的诗。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到了唐代,白居易等文人也开始大量创作叙事诗,与古代的民间叙事诗不同,属于文人叙事诗。我国古典诗歌中著名的叙事诗有《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长歌行》、《长恨歌》、《琵琶行》等。

叙事诗旨在引导学生去感悟“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其诗歌欣赏水平。

一、叙事诗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故事。

叙事诗的作者往往是扣住某个线索以编织故事情节,让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在故事中来展现其个体性格,表达其思想感情,而作者自己的思想倾向也就融入其中,也就是说,叙事诗常常在动态的故事描述中刻画人物形象,寄托作者的情与思,因而其故事性较强。鉴于此,叙事诗的教学往往需要我们去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以形成故事。画面性与故事性的不同是抒情诗与叙事诗的一大区别,因而教学的不同性也就得以体现出来。

二、叙事诗强调启发学生整理情节结构。

意境是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之后产生的一种情怀,它是作者通过形象描写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诗歌讲究意境,叙事诗和其它叙事文学作品一样,讲究情节的安排,因而,在教学叙事诗时,我们当以分析情节结构为突破口来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叙事文学而言,其情节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叙事诗也一样。如《琵琶行》,诗人送客闻琴(原诗第一节)是故事开端,琵琶女弹奏和自叙身世(原诗第二第三节)是故事发展,“我”的叹息及自叙经历(原诗第四节)是其高潮,而最后一节诗是其结束。这样划分,可使学生在心中形成一个故事框架,从而为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与分析鉴赏其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三、叙事诗重在探求故事中各个人物形象的形象特征。

叙事诗却因时、地、事的不断变化而使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数量较多,且人物的性格特征较为丰富,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从结构方面也可将它分为梦前、梦中、梦后等三个部分,但其主要人物仍然是一个,作品所写的仍然是作者一个人的独特感受。因而叙事诗的教学就要求教学者重视对作品中各个人物形象的形象特征的把握。

四、叙事诗讲究透过情节而发掘作品的社会内容。

叙事诗由于重视故事情节的设置,讲究人物形象的塑造,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往往着重于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而忽视或看轻其作者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当然,叙事诗也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也是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性的,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已深深的融进了自己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之中了,所以读者就着重于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涵而忽视或看轻其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也就无足奇怪了。

    总之,学习叙事诗,结合以上几点,还要多读,多感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