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哲理诗的学习方法

(2012-12-20 16:04:04)
标签:

杂谈

       浅谈哲理诗的学习方法

                                   ------- 西周中学  朱江

     在我国古诗中,哲理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类古诗怎样教学,我谈一点我看法。

     首先,哲理诗的教学价值在哪里?哲理诗教学重点在于“品诗明理”。 哲理诗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敏锐体察和深刻思索的结果,它往往把深刻的哲理寓于写景状物的浅近诗句之中,读来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哲理诗区别于一般写景、状物诗的地方,就是它以揭示某种道理为目的,写景状物往往是为阐述道理作铺垫的。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最为典型,前面“半亩方塘”“天光云影”的景色描写是一种铺垫、是一种起兴,最终是要阐明“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既然哲理诗的价值重在于明理,那么我们教学价值所要追求的就应该是一种理趣。理趣是一种抓住诗中的意象,经历深入思考而产生顿悟、豁然开朗的心理过程,从而获得心灵敞亮、智慧开启的审美乐趣。

 

其次,这节课教给了学生品诗悟理的方法。哲理诗往往言近而意远。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意思上,就不能得到其中的真意。需要我们从诗的表层意思中发现深藏的寓意。教给学生品诗悟理的方法是关键

    一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古人说:“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当学生读通读顺了这首诗后,再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我觉得这首诗有点文不对题。你看,诗中明明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诗的题目却是《观书有感》,这不是很矛盾吗?就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都陷入了沉思。这里的设疑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善于质疑。让学生知道,读古诗不能仅仅读懂字面意思,还要思考文字背后的意思;多一些疑问,往往能把我们带到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二是教会学生悟理。当学生处在迷茫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那么,你们想,这池塘里的水和读书究竟有怎么样的联系呢?”这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考慢慢深入下去,越说越好。一位学生最后说:“只有多读书,我们知识的池塘里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来。”可见,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已经由字面的意思明白了作者的寓意,悟出了诗中的道理,思想上受到了启迪。

 

     三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习古典诗词,最终的目的是要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是为了丰富提升我们的精神服务。学习了《观书有感》后,学生初步掌握了品诗悟理的基本方法。最后让学生积累相关的哲理性诗句,如:1(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 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 苏轼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试着品析这些哲理诗句,并把它作为卡片同学之间相互赠送。

     以上所谈是我的一点愚见,希望与大家交流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