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西兰之旅--题外篇

(2014-02-21 10:25:26)
标签:

杂谈

经验分享

涉外婚姻

旅游

分类: 旅行日记

每次出行都会留下很多或美好或糟糕的回忆。当然这次的也不例外,点点滴滴串在一起,串成一串对生活的美好回忆。

这次的出行一切的行程安排都是家属安排的,相比以前确实进步很多。以前他是基本不做出行计划的,属于那种到那再说的类型。我在出行前是一定要做一个计划,哪怕到时候不按计划的行程走我也会做一个计划,我觉得这样有安全感。这次的出行,由于前期我需要一份行程安排作为申请签证的材料,他的英文基础比我好,所以就劳他老人家的大驾给做了一份,后来他为了让这次的出行能给我们俩人都留下美好的记忆,他又给这份计划润了几遍色。就这样我们带着这份安排妥当的计划出发了。到了那以后真正实践的时候,恍然发现这家伙忘了细节的重要性,举个例子:订了车票但是在哪儿乘车不知道;从A处到B处的要多少时间,傻傻弄不清楚。于是乎被他带着不知道走了多少冤枉路,有时候走错了还不太愿意问路。当时都不知道多少条黑线从脸上划过。(话说回来其实也不能把责任全推给家属,我也有,自己太懒,用家属的话说;事前不建议,事后发牢骚)。

除了家属的统筹能力之外这次旅行也深深体验到了一把发达的旅游国家的方便之处:这次出行我们行程的所有车票都是在国内预先买好了的,包括公交,城市与城市间大巴。这样对于自由行的旅行者来说要方便很多,省了很多时间。其次是住宿,不论是我自己出行还是和家属一起我们基本都会选择住一些专门为背包客准备的客栈。这种旅行方式现在也越来越受国内的年轻旅行者亲耐。选择这一类地方的好处是:旅游信息获取方便,安全,价格便宜。当然选择这一类的住处最大缺点就是你没有百分之一百的私人空间与领地很多东西都得他其他一起合用,如厨房,厕所,浴室,如果选择住床位的话当然房间你也得和别人一起share。有得必有失嘛,这一点对我跟家属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有问题也没法子,我们也享受不起大酒店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5ZH00SIGG.gif)。新西兰是一个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这一点当然也是做得很到位,所到之处免费的地图,旅游向导手册都很容易获取。(www.bbh.co.nz这个新西兰hostel的网站类似于国内的yha的网站)。在国外这种旅行方式还蛮受推崇的,不光是年轻人,有的举家出游的也选择这儿,在这儿可以认识不同的人,分享各自不同的经验。

这次印象还比较深刻的是:途中遇到两个高中刚毕业的背包客,一个来自奥地利,一个来自德国,十八九岁朝气蓬勃(与家属聊过之后得知,这不是个别现象,家属当年也这么干过)。看到他们我在反思自己:我十八九岁的时候有这样的勇气吗?可能有人会说你看他们都是发达国家的人,很多地方免签。说的没错,他们是来自所谓的发达国家,他们的护照确实比我们的给力,但是我说的是勇气,有吗?坦诚的说,我没有。也许当年的我脑海里闪现过那样的念头,可惜拿不出那份勇气。这让我不禁联想起另外一件事:家属之前在国内的一所大学任教,每年的开学季都会发现很多的学习家长开着车,提着大包小包陪着孩子来报到(惭愧我当年也是这样的),对于这一现象他很讶异,他们都是成人了,怎么都还跟婴儿一样要家长领着?我已不记得我当时是怎样找出理由为这一现象辩护的了。其实心里明白无论什么理由都是很牵强的。过度的保护教会不了我们成长,只会让人越来越软弱(我不知道我下这样的结论合不合适,我只是觉得凡事都有度,教育也不例外)。

上面谈到了一点教育,教育在这次旅行中也是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这里我说教育不光指的是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新西兰不是一个以教育而闻名的国家,抛开两国之间的学校教育孰优孰劣不谈,我想说的是家庭教育。这次的旅行我们基本没有选择太多旅游热门路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相对安静的小城小镇,我跟家属都很想体验一下当地人的生活(准确的说对我来说是体验,对家属来说是回顾)。这一体验不要紧还真发现了不一样之处。其实不光是新西兰在不少西方国家基本都这样:父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而非祖父母,清晨或傍晚我常看到妈妈爸爸带着孩子在公园里散步,或是陪孩子在草地上玩。在国内也有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祖父母陪着孩子而非父母。由于生活的压力,很多的年轻的夫妻在生完孩子后一般都选择让父母帮忙照顾孩子,这么做也许是减轻了上经济上的压力,但是对于孩子的情感培养的损失却是用多少钱都没办法弥补的。父母对于孩子是祖父母没办法代替的。(题外话:一次闲聊开玩笑跟家属说我们以后有了孩子了你爸妈会帮我们照顾吗?家属说:他爸妈肯定会拒绝,因为他们已经把他们的孩子抚养大,抚养我们的孩子并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们有他们的生活。乍一听觉得挺自私的,细想想不无道理。)

最后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生活节奏。新西兰的生活节奏不快起码要比国内的一二线城市慢不少,这一点在我们到那儿不久就体会到了。我们去的几个城市晚上八点之后不少店铺就关门了。说实话对于像我这样的外来客而言刚开始确实不太适应,感觉太方便了。家属从小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泡大的,对于他来说很合理,没啥不方便的: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力。好吧,我承认这不算歪理,但我个人也觉得跟人口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其实这种不方便带来的不适感很快就消失了,如果自己的少索取一点能给其他的人多一点享受生活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