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艺研究:文学的传统与创新
(2012-12-19 15:36: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外国文学研究文摘 |
外国文学研究文摘5
文学的传统与创新
文学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随时代而变化的文学观念,表现形式,语言文体等方面。
创新,必定是对代表过去的传统之否定,但并不意味可以割断同传统的联系,并不意味传统的消失、或不发生影响和作用。创新的萌芽包含在传统之中,这种萌芽一旦发生质变,就又可能成为传统的因素。作家的创作包含了对旧的文学传统的突破性的发展。没有创新,传统终将干涸;舍弃传统,创新成为无本之木。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这就是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一、
新的流派要想出师有名,就必须否定传统或旧的流派。然而,无论多么新奇的流派都不可能推翻文学的传统,相反,倒是继承才是流派演变的实质。每个流派都可以在历史上发现自己的先驱。如: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是继承和发扬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现实主义传统;超现实主义剧作家维特拉克被尊为荒诞派戏剧的先驱,象征主义诗人兰波被奉为超现实主义的宗师。就连目空一切的意大利未来派主将马里内蒂,也硬要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当未来主义的祖师爷。
能证明文学流派继承性的,是某些作家兼有两个流派的特征。如法国作家福楼拜,其作品既有注意刻划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传统,又有如实描写生活中丑恶现象的自然主义特色。
在文学发展的长河中,每个流派都负担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革新之后纳入传统,纳入传统之后又开始新的革新,这样,形式不断循环,不断更新,使古老的传统充满活力,青春永葆。
二、
作家创作,首先要吸收各家之长,综合各种艺术形式和技巧,继承前人的创作成就和艺术手法,在此基础上,创作力求有创造、发展、求新。法国现代派的先驱阿波利奈尔的诗歌创作就是体现这种传统与创新关系的典范。
阿波利奈尔的创作主张是以传统为基础,以创新为努力的方向。在创作中,他继承了民歌、浪漫派、象征派的艺术手法,同时又开了未来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派的先河。例如,他的《米拉波桥》一诗,在继承民歌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变化,将民歌每一节诗的第二行分成两行,其中一行为4音节,另一行为6音节。由于推陈出新地使用民歌体,使《米拉波桥》一诗在感情的深沉、意境的优美上胜过原型民歌一筹。
在创作实践中,阿波利奈尔对诗歌形式作了不少大胆的探索,如楼梯式诗歌和取消标点符号就获得了成功。阿波利奈尔的取消了标点符号的诗句完成以诗句本身的内在节奏来产生停顿或断句。楼梯式诗歌的作用也是从诗句本身的节奏出发的,为了强调节奏,为了突出某些词句的分量,将一句诗分成若干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楼梯式诗歌其实是格律诗向自由诗过渡的一种变体,它打破了格律诗原来的押韵方式,在表达上更为自由。无论取消标点符号,还是楼梯式诗歌,都是按照诗句本身存在的条件来加以创新的。
阿波利奈尔的创作没有恪守既有的文学表达手法,也不割断传统,使发扬传统和创新达到完美的统一。
彭绮文摘自《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1期佳水的《传统与创新:一个日久常新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