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文章中常见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015-09-15 10:16:10)
标签:

情感

教育

文化

分类: 阅读教学
转载:文章中常见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010-06-07 15:17 星期一
   
  文章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之类的题型,是中考阅读中我们经常失分的题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什么是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不清楚,因而在做题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以至于把写作手法与语言特点混为一谈,为使学生弄清楚写作手法与语言特点的区别,现把各种写作手法罗列在下面。写作手法的作用也附到后面,供同学们参考学习。有效提高中考阅读能力。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