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天“海钻号”从乌苏怀亚起航,
向着那个最纯净的世界前进,
接下来又经历了些什么呢?
一起去看看吧!
图片来自搜图网-中国人文地理图库:www.sophoto.com.cn
开船之前船长和探险人员和大家见面,并进行自我介绍,因为来自中国的游客越来越多,所以有三位中国船员在船上进行服务,其他的船员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
18点15分,“海钻号”启航,旁边的船也鸣笛送行,开始南极之旅。这条船只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开展南极旅行。
18点40分,船长鸣笛警示大家集合进行逃生演习,这也是出海必须进行的演练,确保当意外情况发生时,大家可以熟练地按照演习的救生方式和路线进行逃生。
演习结束后船上为每一位客人发放黄色冲锋衣,晕船的客人可以去医生那里拿晕车药。其实八千吨的船航行起来是很平稳的,不过晚上要过德雷克海峡,这里的低气压造成的西风带会引起船只的颠簸,不过无法预测浪有多大。
晚上20点15餐厅开饭,船上的饭菜还不错,自助餐。餐厅门口有消毒液,船长希望每一个客人尽量的多使用消毒液,以防细菌感染。
16日早晨四点多就睡醒了,天已经亮了,这时候船只有些晃动,应该是已经在德雷克海峡了,看看海面上应该有二米左右的浪,这和我去西沙群岛坐的小船相比稳当多了,160吨的小船在这个浪里估计应该颠的天翻地覆。船上没有了任何的联系,终于放下所有的干扰,让自己休息休息,平时忙碌劳累的身体开始放松下来,精神得到了唤醒和恢复。其实休息就是在提高自己身体的免疫力,过度疲劳是唤起病态的潜在的重要因素。
7.40去休息厅喝了一杯咖啡,吃几个小点心,看到多数人没有出现,估计得有一半的人晕船了,现在的风浪有三到五米左右,应该算是正常的,恶劣的时候风浪可达十米左右。
下午两点,多小王在船上五楼会议室给大家普及了一下南极的知识,看得出大多人都是第一次去南极,也看得出大多数人出门不做功课,而大多数人都在晕船当中。
晚上船上放了一个影片《冰冻星球》,晕船的人还是不少,这也说明我们这个农耕民族对海洋的触及和了解还是太少,而西方的探险者和经济利益的获得者在200多年前就开始踏足这块冰冻的世界,这和一个民族的认知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一天没有用相机拍摄,只是用手机拍摄一下图片。
17日,早晨四点多醒来,明显感觉风浪小了一些,船只的摇晃明显明显没有那么剧烈了。五点钟把房间里的浴缸放满水,坐在里面泡了一个热水澡,出了一身汗,轻松通透。据说今天下午可以登陆长城站,但是要看海况才能决定。
先去休息厅喝了一杯咖啡,吃了一些甜点。很多人晕船的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他们也都出现在休息厅里。
7点40分,我进入驾驶室,在这里看到前方海面有十几头鲸鱼在喷水,它们都属于须鲸的种类。在南极最大鲸鱼是蓝鲸。
这个船上的探险队员负责记录在空中和海里看到的野生动物,也有生物学家在这个队伍里。
9点15分,在会议室为大家登陆做一个讲座,以及南极公约里的一些条款,上岸后的第一站就是中国的长城站。我们将乘马克5号冲锋舟登陆上岸,60马力的冲锋舟可以乘坐15人
11点,冰川大陆出现在右弦,我们正在往长城站靠近,目前海况和天气都不错。从望远镜可以看到冰雪覆盖的大陆架,岩石绝壁,海面上有一些小的浮冰和两座大的冰山。坐在驾驶室里观看越来越近的南极大陆对我来说有些淡然,这里并没有进入南极圈,只是在南极大陆伸出的一个小拇指上。
12点,从窗户可以看到一群企鹅在往陆地游,动物和人一样,都是忙着活着,活着才有今天这个多彩的世界,人仅仅是生物圈的一个部分,
中午一点,广播说在船头的一点发现座头鲸。14点10 分广播说船头发现杀人鲸。同时正前方也是我们的长城站。
15点15准备上登陆艇上岸
15点30分,准时登上登陆艇驶向中国长城站
15点43分,登陆艇靠上岸,我们脚踏上中国长城站。首先看到的是每次航行带来的标有《中国南极考察》的集装箱码头,这些是每次用科考船拉来装物资用发的。长城站是中国最早在南极建的科考站,这里其实距离南极圈还有一段距离,因为这里距离南极大陆架和阿根廷最南端的陆地乌斯怀亚也是最近的,很多国家的科考站都建在这里。以阿根廷和智利最多。
中国现在长城站的站长是李林,在这里驻守马上就一年了。这里的登陆证书是50美金一张,大多数人都买了做留念,证书上有驻守队员的全部签名,站长送了我一张。因为在这里停留也就一个半小时,很快就得登船巡游,所以站长还让司机开车送我去拍摄近距离的海豹。
巡游当中看到几头须鲸在海湾里捕捉这里特有的磷虾,海水里可以直接看到密密麻麻的磷虾,巨大的鲸鱼就靠这种小磷虾为食。这里海水的能见度可达30米。几头海豹在我们船边游戏,他们不怕人。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吧,
悄悄地告诉你,
接下来的内容更加精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