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图片来自搜图网-中国人文地理图库:www.sophoto.com.cn
川剧仍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只是逐渐走入尴尬、难以生存的局面。随着文化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川剧的传承和发展举步维艰。
时下仅存的草根戏班大都活跃在乡间,他们挑着简单的行头,拣个土坡用几块编织布搭起简陋的戏台,演出以及吃住便都在此。这些所谓的“角儿”,其实大多数都是些老头老太,他们在简陋的戏台上舞动长袖,除了微薄的收入,更多的, 是为了一份热爱。
作为民间艺人无疑是艰辛的。住所四处透着风,吃食粗糙而随意,稻草铺就的大通铺,透着那么的凄凉和惆怅。
为了节约演出成本,每个演员都必须是全能型的多面手,不仅能唱、能跳、还得能拉能弹。演出时,依据个人的演出特长和剧本需要,他们通常要一人饰演几个角色,刚下台就又得忙着换装登台,稍有空闲的还得在戏台旁帮腔合声。
就是这群眼神里原本还透着迷离的民间艺人,只要那锣声鼓声梆子声一响,大幕一拉开,他们却立马鲜活了起来。唱念做打中毫不含糊,或英姿飒爽耍枪弄棒,或水袖飘舞婀娜万千,那架势,那神情,那一招一式,都让人倍受感染。
梦想与现实,在舞台上近的却是那么触手可及。一上妆,一亮相,尽情舞动,游刃有余,浓墨重彩的脸谱下,他们俨然就是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演尽着这世间的生旦净末丑,喜怒哀乐……
草根艺人们,用他们的责任心使命感,用他们的坚持、坚韧与坚守,苦苦维系着对川剧艺术的那份虔诚与热爱。浓墨重彩的脸谱之下,掩不住的却是那份川剧人对传统文化担当尽责的虔诚,体现着这些草根的民间艺人对川剧艺术的清贫坚守!在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今日,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坚韧的民间草根力量,才得以使川戏这种传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的世代传承。
锣鼓胡琴高腔,唱不完忠义情仇悲喜交欢;眉目身段水袖,舞不尽繁花似锦盛世流年!这些为了梦想,苦苦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坚守者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尤其令人感动!这种寂寞而又清贫的坚守,它承载着的,也许就是一段历史一种传承即将消失的记忆!
1. 演员石冬梅背着儿子在乐台打鼓,八个月的婴儿和着鼓点甜甜睡去。戏班人少,演员不得不身兼数职。(2014年3月2日)
2.
3.
4.
5.
6.
7. 演员严黄河和严玉环是一对亲兄妹,他俩从台前到幕后,商量着演出的剧情细节。(2012年2月16日)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川剧中的头帽极为复杂多样,它与官阶有相应的关系,如王侯、元帅之类人物便用此帽。(2013年7月4日)
17.
18.
19. 四川中江县赵王庙,请戏班演出两天。简陋的戏台破烂的幕布,丝毫不影响乡亲们看戏的热情。(2014年3月29日)
20.
21.
22. 他们的舞台,就是由几块编织布简易围搭而成,十个演员的吃住都在这窄小的空间里。常年的奔波忙碌让他们早已学会了见缝插针,候场时也没忘记去完成这幅耗时耗力的巨大十字绣。(2014年3月11日)
23.
24.
25. 一张地毯一块幕布就能出演一台戏,简陋也简单!候场的花旦演员廖敏在幕布边沉沉睡去,连番的赶场,她太累了。(2014年4月8日)
26.
27. 生角演员高平在寝室里化妆,门框上挂着演出用的道具。(2010年10月24日)
28. 川戏开演了,一位小生演员正在表演,另一个演员的影子投射在幕布上。
(2010年10月23日)
29.
30.
简陋的戏台上正在出演折子戏《驼子回门》,演员龚坤和吴红梅对戏,台下观众和台上演员都双双入了戏。(2014年3月8日)
31. 戏班在赵王庙演大幕戏《李三娘》,这是一场苦戏,眼泪和乞讨贯穿剧情始终。在后台清点乡亲们给的小费,总共有几十元吧,可演员们已是满心欢喜。(2014年3月28日)
32. 相框里的照片是老演员胡英与好友,拍摄于五十年前。镜中人,镜里境外,梦想与现实,就是这样的近。她们是快乐的,因为她们坚持着自己的梦想。(2013年7月5日)
33.
组照欣赏:
(原创声明:本文是搜图网-中国人文地理图库原创文章,如果各位看官想要转载的话,随便拿去吧,但是要记得跟小编说一声哦。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