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度热词解读:“90后”|文:郑焕钊

(2017-12-31 12:52:08)
标签:

杂谈

文/郑焕钊

“90后”无疑是2017年网络文化年度热词之一。

这不是基于大数据,也不是基于重大历史事件,而是“90后”作为一个人群所激发起来的一波又一波网络话语。

无论是“90后”与“中年危机”的链接,还是“90后养生朋克”、“90后脱发危机”、“油腻中年男”话题的热销,再就是“90后佛系青年”的讨论,还有年底的一波“90后”最小的一批迈进18岁,告别“少年时代”的晒照狂欢。90后每一次网络议题的发起,都能起于代际人群的自我焦虑,进而引发广泛的各阶层的传播和参与,成为一个涵盖不同人群痛点的社会话题。

作为一个代际人群,最老的90后与最年轻的90后都在制造着属于自身的关切,无论是最老的90后迈进所谓“中年”,及其所引发的“养生”“脱发”的议题,还是最年轻的90后告别少年迈进成人的“庄严晒照”,都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不断地将焦点放在自我的身上,将90后自我的健康问题、颜值问题、生活态度问题和社会压力问题放大。

90后善于利用这一议题所内在包含的张力:一方面,在社会的集体性印象中,90后仍然是充满活力的小孩子,另一方面,关于“中年”“养生”“佛系”等,又纯属于上了年纪、遭逢各种压力、人生面临晚年的人的关切,两者所构成的反差为这些话题的爆款、引发的参与和不同观点的交锋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离18岁不远的大学生也在朋友圈晒着18岁的照片,看着《你好!旧时光》开始怀旧的时候,当开始上班的90后已经拥有着比70后、80后在相同年龄最高的自购住房拥有率,却在嚷着压力,呼唤中年的时候,无疑,这是一种自我夸张的无病呻吟,却也有着相对真实的集体处境:当外在的宏大理想与个人来自传衍的责任感都不再是真实的价值追求的时候,90后集体性的自恋主义就显现了出来。

自我的当下感受成为宇宙的中心,再也没有比脱发更使人沮丧的了,也再也没有比感慨自己一年一年老去更让人伤感的了,因为那意味着我的“盛世美颜”不再。也再也没有比看见成人世界为着欲望尔虞我诈更让人失望的了。所以作为90后的个体,一边喝着啤酒一边泡着枸杞,一边吃着烧烤一边喝着凉茶,就再合适不过:欲望放纵要与养生调和起来。也再也没有比看着《你好!旧时光》,怀念那些纯真的岁月,感受生活的小确幸更合适的姿态了。

90后的生活姿态中,对自我最直接感受事物的关切胜于一切,而社会所施加的外在的目的、价值与欲望,对他们来说并非无关紧要,但也不那么重要。在职场上他们或许会遵循着社会以往运转的逻辑来行为,但在内心深处,不断地自我暗示着这些价值本身并非重要,甚至默然地面对这些外在欲望:对他们很多人来说,房子、孩子、家庭这些似乎已经不再是令人满足和奋斗的目标,“佛系”与“丧”的背后,是对更多小事物、小兴趣的追求,大欲望不如小确幸来得更重要。

这种自恋主义的价值追求,无疑与90后作为中国人口红利最大的一代人所具有的优势有关,这让他们的人生有可能摆脱以往传统价值的限制,活得更加多元。有趣的是,90后的生活姿态同时又是充满着模棱两可的张力,不是那么极端、显得那么无所谓、却又有着高调的自我表达。这显然是作为网生代的90后,有着以往代际人群所不具有的媒介话语权的表现。

90后总是善于虚张声势再造社会议题,它们在扯着“中年危机”、“枸杞养生”、“脱发秃顶”与“佛系”、“18岁”的时候,总能够引发真正属于这个年龄,或者因为90后的焦虑而引发自身问题关切的80后、70后的自我感慨与戏谑调侃。更重要的是,这些议题本身就具有相当强大的时代焦虑症,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压力与身心健康成为不少人痛点的时代,也处在一个健康产业正在不断扩张的时代,于是由90后自我关切的“小病痛”,在产业和资本的推动下,终究成为一个“大病痛”的时代议题。这已经超出了90后的预期,却符合商业的预期。

2017年,我们网络话题中充满着“90后”的话语符号,作为一个活跃的网生人群,只要自恋主义的价值取向还在,关于90后的议题就不会停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