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数据者的天下——再次阐明托尔思、美亚柏科的投资逻辑!!!(非常重要,第三次推荐)

标签:
大数据托尔思美亚柏科强烈推荐牛股股票 |
分类: 个股推荐(重要) |
海量数据是大数据时代的显著特征,但是这并不是大数据的真正价值所在。如何在海量的数据中找到有效信息,并且为企业生产和国家决策所用,才是大数据的意义所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涌入大数据分析市场,包括IBM、EMC、Oracel以及微软在内的IT巨头都已经推出了成熟的商用产品,而一些国家也开始关注和打造大数据分析能力。大数据分析,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地。
大数据帮助奥巴马击败了罗姆尼。这并不是一个玩笑,就在奥巴马再次赢得美国总统选举的当天,美国《时代》杂志就刊登了一篇文章,讲述奥巴马竞选团队是如何通过数据挖掘来赢得选举的。竞选工作组发言人Ben LaBolt更是直言,数据是奥巴马能够击败罗姆尼的最根本优势。如果说以前我们只是将数据看做信息的载体,甚至在网络流量暴增时,还将其当做洪水猛兽,那么今天,我们就要将数据看做实实在在的财富和有力竞争手段,甚至得明白——得数据者得天下。
海量数据是隐形金矿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发展,使得全球的数据量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增长。Cisco公司预测,到2016年年底全球忙时IP流量将达到720Tbps,相当于每秒传送120万分钟的视频。有关统计显示,全球数据总量在2011年达到1.8ZB,与此对比的是2000年为800TB,2010年为600EB,这意味着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番。也就是说2011~2012年产生的数据量是人类有史以来到2010年产生的数据量的总和。
正是这种指数级的增长,让人们开始用“洪流”和“海啸”来形容今天的数据量。同样,也正是因为这种史无前例的增长,让全球的网络运营商都忙于网络升级,扩大网络容量,来应付这巨大的挑战。
不过,就在我们为网络和硬件的升级而苦恼的时候,数据的价值也逐渐被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发现,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数据不应该只被看到“魔鬼”的一面,其“天使”的一面其实更为动人。因为只要适当地加以利用,数据“海啸”就可以转变成数据“金矿”,一个前所未有的海量市场将会产生。
世界经济论坛在2011年发布报告,认定大数据为新财富。而麦肯锡公司通过分析后也认为,数据就是生产资料,借助数据挖掘,零售商可获得的运营利润将增加60%,制造业设备装配成本可减少50%。
仔细一想,数据确实价值非凡,作为信息的载体,海量的数据就意味着海量的信息,如果能够将这些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关联和过滤,那么数据将会准确地告诉商家用户的行为和喜好,帮助商家作出更准确的决策。同样,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管理机构还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交通、医疗、教育等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情况。
这不禁让人想起IBM在全球广为传播的一个广告,借助数据分析,蛋糕师可以轻易地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蛋糕,从而帮助欧洲面包店的利润提升了20%。除了这种显而易见的商业价值,合理利用数据也可以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谷歌早在2008年推出的“谷歌流感趋势”工具,就是通过对谷歌搜索数据库的分析和对比,发出流感爆发早期的预警。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流感报告相比照,“谷歌流感趋势”的预警竟然可以比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至少提早一周。这无疑将给疾病控制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全球企业提了一个醒儿,如果你正在为数据流量的增长而不得不多次升级网络和硬件,那么在感觉到疲惫和苦恼的同时,还应该感觉到庆幸,因为在无形之中,你的手中已经掌握了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数据。
数据分析是竞争利器
虽然数据确实能够为企业决策和政府管理带来极大帮助,但是要在海量且繁杂的数据中寻找到能够为自己所用的数据,却犹如大海捞针般艰辛。为了收集和整理选民的信息,奥巴马政府早在竞选前两年就已经开始行动,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而有了这些基础数据之后,还需要进行模型建立,并且后续还将根据一些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动态调整。因为只有做到且做好每一环节,才能够保证数据分析最终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数据分析的过程如此烦琐费事,且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很多企业而言,自己收集数据、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显然并不符合实际。于是,商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就应运而生,尤其是在IBM、微软、谷歌、Oracle等巨头的推动下,数据分析工具市场开始兴起。
谈到数据分析工具,就不能不说Hadoop,作为一个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Hadoop已被公认为新一代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包括IBM、EMC、微软以及Oracle在内的IT巨头都纷纷加入了Hadoop阵营,在此平台上开发自己的特色产品。而Hadoop所蕴涵的巨大市场价值,更是不容小觑。据IDC报告显示,Hadoop MapReduce的2011年市场份额为7700万美元,而到2016年市场份额将会达到8.13亿美元。
数据分析工具是一个极具含金量的市场,还是IT巨头为了销售产品和硬件的“噱头”?虽然这里面不排除企业“忽悠”的成分,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数据分析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实际需要。虽然这种需要目前主要来自于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等少数企业,但随着各行各业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未来包括能源、金融、制造等在内的行业用户也需要此类工具,帮助其在庞大的数据流中进行检测和分析,以便更加了解用户喜好和市场趋势,在激烈竞争中作出更加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的理念被广泛认可的今天,实现城市和地球的“智慧”正在成为全球探索的方向。但如何才能实现?这不仅需要无所不在的网络、强大的云计算技术,更需要能够“思考”的数据分析。业界有观点认为,大数据将引发新的“智慧革命”,因为大数据分析能够从海量、复杂、实时的大数据中发现知识、提升智能、创造价值。
作为这一理论的实践者,美国政府在今年的3月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提出将通过收集、处理庞大而复杂的数据信息,从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加快科学、工程领域的创新步伐,强化美国国土安全,转变教育和学习模式。美国政府还计划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大数据人才的培养以及一些具体项目的推进。
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能力不仅是企业在商业竞争中的利器,更是未来国家竞争的有力手段。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一场由数据引发的“数字战争”将爆发,而拥有数据且具有卓越数据分析能力的企业和国家,无疑将赢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