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说,陈胜吴广第一个想要抄秦朝的底,结果抄底失败,被后来者刘邦夺去了;曹操刘备孙权第一个抄东汉的底,结果抄底失败,被右侧交易者司马懿夺去了天下;金国、辽国先后抄宋朝的底,结果抄底失败,是元朝抄底成功;李自成抄明朝的底,结果抄底失败,被右侧交易者清兵夺取了天下。
面对钻石底、世纪大底的忽悠,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听一听一些现代版抄底的故事,看看有没有什么启发。
故事一:
香港知名股评师曹仁超,72年香港股灾前,在1200点时看空,结果差点被公司解雇。73年港股达到1773点高位后大幅下跌,到74年时,已跌至400点,老曹躲过大熊,心中暗喜。74年7月港股跌至290点后,他认为可以进场捞底了,信心百倍地拿出全部积蓄50万港币抄底和记洋行,该蓝筹股从73年股市泡沫期的43元一直跌到5.8元,老曹全仓买入。结果在后来的5个月里,港股再度跌至150点,几乎下跌50%,和记洋行也急跌至1.1元。老曹虽不是在最低价位斩仓,但亏损已达65%以上。
简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故事二:
上海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总经理姚X融,当初是从中国台湾地区股市1000多点时,开始进入市场的,一直做到10000多点,入市的50万资金滚到了8000万。她在10000点的时候,就将股票全部抛出了,手上握有的全是现金。因为她担心股市过于疯狂,已有较大的风险,可以说她当时还是相当理智的。最后,台湾股市上冲到12000点之上,三年多时间市值翻了160倍。但是好景不长,果不出姚总所料,市场很快由牛转熊,台湾股市由12000点急剧下跌,在跌到7000点时,股指已跌去5000多点,按道理该有反弹了吧,于是,她又重新全仓杀进,但人算不如天算,后来股指又跌掉5000点,她不得不在下跌中途全部认赔清仓,拼博三年积累的财富,又都化为乌有。
简评:左侧交易者赚得可能比右侧交易者多,但风险远远大于右侧交易者;
故事三:
2008年4月15日,社保基金高调宣布建仓。根据当时尚存的赢富数据显示,社保基金买了中国石油、包钢股份、天津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国中铁等个股。在不久后的4月18日,《信息时报》报道,光大保德信基金认为,股市已开始回暖,称2008年5月份将迎来建仓良机。事实上,2008年4月中旬的点位在3300点左右,相比于1664点,基本是拦腰斩断!以招商银行为例,2008年4月价格约为35元,而2008年10月28日见底价格为10.68元,跌幅近70%。即便是按照复权价计算,如果社保基金没有及时止损,那么社保基金至今仍然套在招商银行里面,而且,整整套了四年多!
简评:社保如此,很多基金,很多券商,很多散户,更不堪言。
点评: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自己足够强大,能够力挽狂澜,肯定是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的。股市里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太多,我们很难有明确的研判。在利益的驱动下,只要有人稍加煽动,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扑过去。其实,股市本就是带着一些赌博的性质,我们知道十赌九输,但知道至少有一成赢的希望,于是都会去尝试能不能来个四两拨千斤。可是,当我们明知十赌十输,还去硬着头皮往里面冲,那就是自作孽了。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散户而言,身上背着“看不清方向”和“很急着赚钱”这个双重矛盾,一方面屡屡吃套,一方面又自怨自艾。股市是一个提款机,同时也是屠宰场,当屠宰场这一面展现的时候,我们又何苦把自己变成刀俎上的鱼肉呢?因此,笔者强烈建议,对于炒股并不精通的朋友,最好还是采取右侧交易法则。黑夜终究会过去,春天迟早会来临,但我们也要知道,黑夜容易让我们碰撞受伤,冬天容易让我们受疾染病。
后记:看看花荣的策略:“我的实施措施是:先防止住1664点上方的大跌,做好固定收益,等跌到1664点下方后抄一个大底,然后实现翻倍。”亲,你是否有启发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