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容分析法——研究假设

(2014-10-28 09:44:18)

经过两个月的不断积累与摸索我们小组基本完成了对论文的初步分析,研究假设早已在我们心中我的小组任务就是针对研究假设作出分析,下面我首先介绍一下研究假设,然后针对我们研究的论文提出我们自己的研究假设。

一、什么是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判断或设想,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由于这种设想目前还未获得充分的证据,因此研究假设需要在调查研究中加以证明。在研究升学意愿时,其中的一个课题是:对升学意愿有影响的社会因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可提出家长如何看待大学将会影响其子女的升学意愿等假设。

研究假设概括地说明了社会现象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因此它是对现象的一种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有以下几个特点:(1)研究假设必须是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而做出的尝试性的理论解释,它不同于一般的或普遍的理论解释。(2)研究假设必须能够由经验事实来检验。(3)研究假设必须以明确的概念为基础。(4)研究假设必须与有效的观测技术相联系。

它的来源主要有两种:(1)由以往的实践经验或实地初步探索而得出的假设。(2)由理论文献中得出假设。

 

二、研究假设的作用

  1.指导调查研究。有了研究假设,就可以明确研究的重点和主要方向,使调查任务具体化,并明确是针对什么问题去收集资料、要收集哪些资料,这样就能避免资料收集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研究假设是设计调查方案的主要依据,有了假设,就能明确要在哪些地区调查、要调查哪些人、如何抽取样本、采用体积方法和程序去调查等等。

  2.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经验事实联系起来。人们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是运用一些抽象概念来概括同类事物,研究假设就是对这些概念之间的特定关系所作的尝试性说明。抽象概念表明事物的共性、一般性和普遍性,它与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现象之间有很大距离;但是由于假设中的概念是清晰定义的,并且通史精确地观测,因此通过逻辑推演,就能从抽象的理论演到具体的现象上。

  3.探求新的理论知识。研究假设或者是由某一理论推演而出,或者是由经验观察中得出,但它们的目的都是要探求新的理论知识。

 

三、研究假设的构成与形成

假设是由概念(或变量)构成的,它是以一种可检验的形式加以陈述,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特定关系进行预测的命题。这种特定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相关关系。几个重要概念或术语:

(一)概念与变量

概念是人们抽象思维的产物和基本单位。人们通过对具体现象的大量观察,从同类事物或现象中可归纳、抽象出它们的共同属性,概念就是综合概括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抽象名词,如阶级、民主、社会地位、政治觉悟等等。概念都是抽象的,很难直接观测到。但不同的概念其抽象程序是不同的,有的概念(如民主自由幸福)抽象程序较高,有的概念(如职业收入性别)抽象程序较低。一般说来,抽象程序低的概念比较容易操作化。

概念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有不同的形态和属性,例如阶级既可指一群不同的人(如工人、农民、资本家),也可指不同层次、不同地位的人(如上层、下屋、统治者、被统治者)。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定义和界说而转换来的。也可以说,它是对概念的具体化,它反映了概念在具体形态上的变动性。例如,净阶级定义为在收入上不同的几类人,从而将阶级的具体形态规定为高收入阶级、中等收入阶级和低收入阶级,这就把对阶级的这种理解与其他理解区分开来。经过这一定义和界说的概念就是变量,它与概念虽然都使用同一名词,但阶级变量的内涵是清晰的、不会误解的。变量有具体的量值或差别,它在经验层次上表明现象在程度、等级、数量或类别上的变动状态。例如,说某人有文化,这里的文化概念是模糊的、含义不清的,但经过界定的文化程度则是清晰的。

研究假设都要以变量的语言说明现象的特征及其关系。但在一般的社会调查中,人们都不一定采用"变量"这一术语,而只是用"明确定义的概念"来与日常概念相区别。

(二)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研究假设实际是一种命题形式。命题是关于一个或更多概念(或变量)的陈述,如吸烟导致肺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等。假设一般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三种:

1.相关关系。如果变量X发生变化,变量Y也随之发生变化,反过来也同样,那么就可以说这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写为:X←→Y)。例如:企业效益与职工积极性成正比相关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无法区分出哪一个变量是原因,哪一个变量是结果。

2.因果关系。如果变量X发生变化,变量Y也随之发生变化,反过来则不然,那么就可以说XY有因果关系(X→Y)。其中XY的原因,YX的结果。例如,"家长的职业和文化水平影响其子女的升学意愿"等等。因果关系的条件是:(1)两个变量有共变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2)两个变量的产生和变化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即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发生在前的变量(X)称为自变量,它是使另一个变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它的变化不受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生在后的变量的原因,它的变化不受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生在后的变量(Y)称为因变量,它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是由X导致的结果,反过来,它不会影响X

3.虚无关系。两个变量之间如果没有必然的联系,则称它们不相关(X Y)。

(三)研究假设的陈述形式

主要有以下两种:

1.条件式陈述。

如果A,则B”只要有A,才会有B”

在这种形式中,A表示先决条件,B表示后果。例如"如果社会地位发生变化,那么人的观念也必然发生变化"等等。上述陈述也称为充分条件陈述,它说明,AB产生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陈述则说明AB产生的必要条件,只有交往频繁,人们之间的关系才会密切

2.差异式陈述。

“AB在变量Y上有(或无)显著差异

AB表示某一变量(X)的不同类别或不同的组。例如,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在家庭规模上有显著差异等等。差异式陈述主要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或没有)相关关系,因为AB是表示某一变量(X)的不同变动状态,如不同阶级、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如果AB在变量Y上有显著差异的话,那就说明它们所表示的某一变量(X)与变量Y有相关关系,即的变化也伴随着Y的变化;如果AB没有显著差异,则说明XY之间没有相关关系,或不相关。

在调查的准备阶段,研究人员开始并不能如此明确地提出研究假设,而往往需要经历一个逐渐明确、逐步具体化的过程。研究人员一般是先查阅文献和初步探索,从各个方面找原因。经过选择,确定这次研究的主要题目,然后提出一些初步的设想和假设,再进一步具体化,就能以较明确的条件式陈述或差异式陈述提出假设了。

 

  总之,正确地选题并非一蹴而就,它不仅要求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而且要从实际出发,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以及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比较,从中不断发展自己的选题能力。

  形成假设即根据已有的事实和资料,设想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的因果或结论。假设的功能在于,它不但是一种带有方向性的有待验证的想像,而且它还影响着确定研究活动的过程组织、研究逻辑和选择研究途径。假设不是无目的的胡思乱想、,而是把大脑思索的范围限制在所研究的问题上,从而使研究人员探索的目标更加有的放矢。一旦形成假设,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确定的目标,在限定的范围内有计划地设计、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因此,假设是教育科学研究探索的必经阶段,是准确把握教育规律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手段。

  要提出一个好的假设,必须注意把握科学合理假设的主要特点。一般说来,好的教育科学研究假设,一是要具有科学性。即假设的提出要合乎规律,合乎逻辑,它是建立在已有的科学理论或事实的基础上的,而不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推测和臆断;二是陈述具有明确性。即假设要以清晰、简明、准确的陈述方式,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切忌宽泛、冗长、模糊。三是具有可检验性。即对教育现象间的期望关系能为研究及以后的实践所证实,这是科学假设的必要条件。

四、我们的研究假设

    我们分析的论文是近20年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的毕业论文,总体来看,硕士阶段是做研究的入门阶段,最重要的是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研究方法的初步运用,因此,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研究成果基本立足现实,对原理性知识理解并运用,多以实践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应该也有极个别同学善于进行哲学思考,能对一些哲学问题进行探索。博士阶段有了硕士阶段的积累,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个阶段哲学研究不断增加,但哲学研究又是一个不容易操作的研究方法,所以这个阶段仍以实证研究为主,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最后是我们的研究假设,即“如果学生的学历层次提高,那么他们的研究方法会有一定的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